去年12月以来,宿迁市在拉网式、全覆盖自查的基础上,采取“两随两到工作法”,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回头看”专项督查,即以群众满意为衡量标尺,随机选择督查地点、随机确定督查事项,到现场一线看实况、到群众家中访实情,使督查直指“四风”要害,树立鲜明导向,有力地推动了后续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看前:定好“指南针”,求精准度。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其他相关单位,对3县7区和93个市直部门单位电子记实管理系统中反映的领导班子“两方案一计划”、领导干部个人整改清单的实施进展情况,“回头看”自查情况,前期专题调研、平时随机性“微调研”中了解的情况,以及群众满意度测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中央21项、省委18项和市委10项专项整治任务包含的70个子项目一一过堂,在综合研判的基础上,制定一本针对性强、好对照、易操作的《督查指南》。一是排出重点项目。坚持“四个必查”,即中央和省委、市委专项整治项目中群众关注度高、容易出现反弹的项目必查,涉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整治项目必查,县(区)党委、政府以及市直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领导班子整改方案落实情况必查,“一把手”个人整改清单落实情况必查。二是细化督查要点。突出问题导向,针对每个重点项目的问题易发多发环节,列出112个督查要点,并对照有关政策文件规定,从群众的视角划出一道道是非评判的“硬杠杠”。比如,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督查,要看是否存在油漆树、遮丑墙等形式主义问题;对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治理的督查,要看对象确定是否公平、资金发放是否公开,发放购置补贴的农机具是否正常使用。三是明确督查方式。对哪些项目要到村居、哪些项目要进企业,哪些项目需要亲身体验,不同的项目要分别走访哪些群众,都逐一明确。比如,对“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发挥”、“农民集中居住区基本配套”等18个项目要求看整改现场、进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到窗口单位必须以体验者的身份感受服务态度。
看中:群众当“考官”,问满意度。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抽调20人组成两个督查组,每个督查组分成3个小组,深入实地开展督查,做到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到事先粉饰过的现场,完全把评判权交给群众。一是走村入户听意见。督查人员带着导航、带着相机,深入24个乡镇、48个村居,走访基层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531人,详细了解对哪些事情不满意、哪些做法看不惯,乡村干部有没有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还有哪些急难愁,从群众的切身感受中倒查相关专项整治项目和乡村领导班子整改措施落实情况。洋河新区仓集镇桃园小区村民反映,小区的路灯晚上七点半就关了,给生活带来不便。在宿豫区关庙镇崇河村,村民刘家文激动地握住督查人员的手说:“俺眼睛看不见,亏了村干部帮俺家跑了低保。”二是现场一线看变化。督查组先后暗访各级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38个,亲历办事过程、体验群众感受;检查建筑工地、工厂车间、农贸市场、餐饮服务场所153个,了解整改前后变化,看整改措施实不实、效果好不好,将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一一记录在案。三是群众评议比口碑。在《宿迁日报》分5批公示中央和省委、市委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公布监督电话,依托“‘四风’群众举报台”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对专项整治情况开展网上评议。由网民评出“十佳给力部门”,写出评语,并为获奖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颁奖。“群众给我们当考官,拿到这个奖我感到很光荣,也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了!”市旅游局局长李爱华感慨地说。
看后:开出“苦口药”,促康复度。制发《市委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回头看”专项督查问题整改通知单》,聚焦“四风”、指出病症,开出处方、跟踪问效。一是点出“四风”症结。对督查中发现的“田地被淹,村干部推诿扯皮不作为”、“农贸市场检测室形同虚设”等100多个问题,原汁原味地进行梳理,并对照“四风”情形,一一指明属于哪种具体病症,附部分现场照片,向相关单位“一把手”反馈。这样一针见血、不留情面的反馈,让很多“一把手”脸上挂不住,打消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二是强化整改责任。对反馈的问题限时整改;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要求举一反三,进行全面排查、一并整改;督促相关单位按照项目化整改要求,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具体目标和整改责任人,并强调“一把手”负总责。三是动态回访“复诊”。将阶段性整改成果录入全市后续整改电子记实管理系统,持续跟踪进展情况,随机抽样复查。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诫勉谈话、严肃问责。
淮安淮阴区:建立重点中心工作联动督查机制2024-08-07
海安:常态化“党建体检”赋能模范机关建设2024-06-26
灌南:优化考核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2024-05-13
连云港赣榆:以重点项目“平时考”增强发展驱动力2023-06-28
淮安经开区持续为基层减负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