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苏先锋网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活动动态
南京市六合区专项整治“三小车”兑现整改承诺
时间: 2015年03月02日 来源:

  “马自达”、“黑出租”和“三迪”非法营运问题,是南京市六合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排查梳理出的“群众最不满意十件事”之一。为兑现整改承诺,六合区按照整改方案,从201410月开始,集中开展为期1年的“三小车”专项整治。

  坚持谋而后动,充分做好整治前期工作。将“三小车”整治列入全区“民生三件事”聚力攻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负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从公安、交通、人社、民政、残联等13个单位抽调精兵强,组建宣传报道、综合整治、车辆处置、就业引导帮促等7个工作组,统一指挥,协调推进。召开20多场座谈会、走访100多位车主和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反复调研论证,精心制定了《六合交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和雄州、大厂2个片区分方案,形成“政府主导、整体联动、依法治理、人性化操作”的总体思路和“堵疏结合、公交先行”的工作原则,明确7个时间节点、19项工作任务、34个具体整治措施。实行联合办公、挂图作战、集中管理、定岗负责、督查问责5项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细节、沉到实处。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车主利益不受影响。落实奖励政策,对正常行驶一年以内的“马自达”按照原价的90%进行回购,每增加一年减少10%,九年以上保底补偿500元,对在今年底前交车的车主给予600/台的奖励。引导就业创业,对以“三小车”营运为业、有就业意向与能力的人员,举办专场招聘会积极推荐就业岗位,为自主创业的做好优惠扶持政策的落实、指导和服务。进行困难救助,为符合低保条件的车主办理进保手续,生活特别困难的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对残疾人群体实行“一人一策”,免费置换残疾人电动代步车,并视家庭情况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适当补助。截至目前,已回收车辆783辆,其中首批450辆已集中拆解;举办专场招聘会8场,推介空置岗位4850个,收到技能培训申请表2960份,达成就业意向2410人。

  坚持疏堵结合,有序推进集中整治工作。分四阶段集中整治:一是调查摸底阶段,组成7个明察暗访小组,利用一个月时间调查摸清辖区内“三小车”基本情况、主要集聚点和人员结构等情况,并登记造册。二是宣传发动阶段。广泛向市民、车主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和《致三小车车主的一封信》,在校园内组织开展拒乘黑车、安全出行专题警示教育、小手拉大手城市治理志愿活动,利用区内媒体全程报道整治过程,确保政策传达、信息公开无障碍、零误区,使整治工作一直在舆论支持、群众监督下开展。三是教育引导阶段。区政府发布禁行通告,设立禁行区域,保证集中查处工作于法有据;防止矛盾激化,对在规定时间内仍在禁区通行的“三小车”车主进行教育、实行劝返;对一些重点人头主动上门工作,实行包户负责,最大程度上用好沟通教育的手段。四是依法查处阶段。对不听规劝仍然在禁行区营运的“三小车”开展综合执法,予以查扣和处罚;对超范围经营、非法改装“三小车”,利用非法营运车辆发布广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对区域内机动车辆乱停乱放、违章停车进行整治。

  坚持长效管理,不断扩大整治工作成果。立足常态化、着眼长效性,着力从根子上解决城市交通环境不优问题。一是提升公交运营能力,完善公共交通投放方案,推动新一轮公交资源优化,增设、调整线路和站点,延长服务时间,加大开车频率,切实打通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加大出租车投放力度,按照“总量控制、规范运营、应用科技、因地制宜”的发展要求,优化出租车运力发展规划,评估投放风险,重点在大厂片区增投出租车150辆,并建设出租车服务网点、电召调度平台,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规划、加快建设公交场站、出租车停靠点、停车泊位和非机动车停放区,采取低价计时模式,在满足群众停车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优化道路资源。四是巩固拓展整治成果,及时总结综合治理工作经验,梳理执法存在问题,建立常态化综合执法机制,防止违法行为反弹回潮,并将执法行动逐步扩大到禁行区以外的一般区域。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