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三茅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将党组织引领力转化为环境整治内驱力,为乡村振兴提“颜值”、增“质效”。
党建引领提升颜值
健全“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村埭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形成“党政领导不定期督查、分工定村干部跟踪问效、村(社区)‘三长’包片整治、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的工作机制,确保整治体系上下贯通、整治行动执行有力。聚焦“关键少数”,开展2场村(社区)书记人居环境现场观摩会,边走边行“解剖麻雀”,看示范样板、学经验做法、补治理短板。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街道130名青年干部成立5支青干乡村振兴攻坚队,开展乡村垃圾、乱堆乱放专项整治活动10余场,跑出颜值提升“加速度”。
靶向发力解决难题
依托“三长共治”“党员联户”制度,发动2000余名网格长、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党员主动亮身份,围绕“一部四沿五旁”重点整治任务,清理农村积存垃圾10797吨、河塘水面漂浮物347口,推动环境卫生质量再提升。通过部门联动、难题联解等方式,依托城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党组织,每周五组团创建临时党支部,发现、解决“疑难杂症”600余个。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以省、市、街道督查结果为主线,及时梳理交办各类环境问题1145条,现已全部销号整改到位。
示范带动浓厚氛围
坚持选树典型、以点带面,推广“党小组优胜红旗”“136人居环境考评”等先进工作方法,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坚持党群联动、精准发力,创新“积分制+红黑榜”管理办法,按照季度审核公示、半年集中兑换、年终评选表彰的流程,增强党员群众内生动力,以“小积分”推动人居环境“大治理”。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以行动支部的方式认领公共空间治理项目,着力打造南部滨江观光带;聚焦村庄公共空间、闲置地块等,打造“共享菜田”“一米菜园”等“微景观”59个,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