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聚焦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创新实施“四线”工作法,不断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一、筑牢“党建线”,全层级贯穿。一是优化党员网格化管理。创新构建“社区党委—网格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红色管家体系,推行“网格议事日”机制,利用网格治理会破解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23项民生难题,实现“群众点单—网格接单—社区办单”闭环管理。党员代表化身“红色监理”,全程跟进燃气改造、自来水升级等工程,确保民生项目高质量落地,推动党组织服务半径延伸至基层“最后一米”。二是积极打造区域共同体。深化“大党委”共建机制,吸纳南信大、南医大四附院等共建单位成立党建联盟。创新“周末学堂”“健康直通车”等契约化服务项目,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办,构建起“党建服务圈”,推动辖区单位人才、场地等多项资源精准对接社区需求,形成“事务共商、难题共解、发展共促”的治理新格局。
二、激活“共治线”,全过程参与。一是畅通民意直通车,制定民主协商规则。社区创新构建“五民协商”闭环机制(民事民提、议、决、办、评),推行“季度例会+动态议事”双轨制,通过协商会有效推动健身器材、游乐设施等21项民生项目落地,实现“应商尽商、能商必商、有商必果”,让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社区治理“设计师”。二是激活楼栋微细胞,完善楼栋长制度。深化“楼栋长吹哨—多方报到”机制,创新“楼栋长建议、物业服务中心提议、物管会商议、党支部审议、共建联盟决议、居民会议评议”六步工作法,自2024年以来,精准化解噪音扰民、户籍纠纷等难题120余件,居民满意度高达95%以上,实现“小事不出楼栋、难事不出社区”的精细化治理。
三、织密“协同线”,全要素融合。一是激活社会组织动能,构建服务供给新生态。社区创新“专业组织+本土社团”双轮驱动模式,引入2家优质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助老托幼等专业服务,同步孵化“非遗工坊”“星空影社”等4个特色社团。2024年,累计开展非遗文创市集、露天电影节等品牌活动,惠及居民3000余人次,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社区文化景观。二是深化校地协同发展,打造共建共享新样板。社区发挥毗邻南信大的区位优势,用好、用活大学生资源,在收集盘城历史人文等资料方面发挥作用,增强社区文化底蕴。同时常态化开展“义诊进小区”“美化家园”“一日网格员”等8场次的共建志愿活动,构建起“高校赋能社区、社区反哺育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四、延伸“暖心线”,全方位落实。打造全龄友好服务综合体。创新构建培训赋能、阵地提质双提升体系,开展各类专题培训8场,打造“红润盘城”服务金名片。建成盘福雅苑“红领空间”综合服务体,集成党员教育、心理咨询等6大功能模块,推出非遗手作、亲子工坊等特色服务,形成“早教益智—青年创享—银龄康乐”全周期服务链。织密民生关怀服务网。壮大志愿服务队,开展助老、育苗、聚新等项目,对特殊家庭有针对性地实行“一对一”帮扶,持续常态化开展走访活动,实现“服务零距离,关爱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