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水利局:“四个一”工程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
时间:2019年08月08日 来源:新华日报近年来,淮安市水利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探索推行基层党建“四个一”工程,为淮安水利事业高质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面旗帜引航发展。该局党委牢固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政绩观,坚定扛起党建大旗,为淮安水利事业发展固根本、指方向。
党建引领项目建设。截至2018年,淮安水利已实现连续8年30亿元以上高强度投入。高投入的同时带来了党建新课题。近年来,该局党委坚持项目建到哪里,党旗就飘扬到哪里。“党组织建到项目一线、建到施工现场”成为党建新特色。
党建引领重大创建。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重大创建中,该局党委要求党员干部走在前、干在先。将工作分解到班子成员、落实到具体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党组织先行、党员干部带头,确保抓实见效。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局党委班子成员各自联系一个县区水利部门,挂钩乡镇水利站,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定期赴基层党支部上党课,搞调研,指导基层党建。针对水利改革中遇到的诸多重大问题,局党委充分发扬民主,动员各方力量协调解决。
一座丰碑育人立德。该局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嘱托,以周总理为学习楷模,以周总理精神为精神丰碑,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队伍。
强化党性修养。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赴周恩来纪念馆、市委党校,加强“周恩来精神”学习。积极利用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参观学习。组织赴井冈山、红旗渠等地开展党性实境教育。
锤炼良好家风。坚持以周总理良好家风为典范,以“三八”妇女节为重要节点,以局妇联为主体,常态化开展学习周总理家风活动,每年评选优秀好家庭、家风故事,在全系统组织制定家规。
锻造担当品质。周总理始终关心水利事业发展,对水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局党委积极开展周总理治水思想现实意义课题研究,结合当前淮安水利面临的重大问题,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奋力推进淮安水利事业高质发展。
一种精神砥砺前行。该局党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号召,深入挖掘淮安水利治水优良传统,集聚全系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深入挖掘铁牛精神。为充分挖掘“镇水铁牛”独有的水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局党委创新提出“坚毅、勤勉、笃行、奉献”的淮安水利铁牛精神,激励全系统上下齐心协力,奋勇向前。
大力争创铁牛先锋。定期在全市水利系统开展争创“铁牛先锋”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两届“铁牛先锋”评选,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作为一项党建精神文明创新,社会反响强烈。
积极汇聚磅礴力量。通过报刊、网络,对评选出的铁牛先锋广泛推送,编排诗音画节目“铁牛颂”参加“庆五一”等文艺演出,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出微视频、专题片等创作活动,使铁牛精神深入系统,融入水利工作,汇聚起水利人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一线阵地筑梦铸魂。淮安水利行业存在面广、点多、线长的特点,偏远站所较多,一线基层党员干部对阵地建设魂牵梦绕、满怀期待。对此,局党委应时而动,开展“一线阵地”建设。
坚持一地一特原则。针对基层站所所处位置、职能差异,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员干部教育一线阵地。在市淮泗涵闸管理所钱集闸建成党建奉献园,在市古黄河枢纽控制工程管理站建成党性教育基地。
坚持突出示范效应。在一地一特基础上,全力打造有影响性、示范性的基层党建品牌。淮安市淮涟灌区管理处建成全市第一批市级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示范点,淮安市城市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被表彰为“周恩来精神模范团队”。
坚持注重全面打造。在典型示范引领下,淮安市水利系统各基层党组织争相行动,打造党员教育一线阵地。系统每个基层单位都配备了党员活动室,内部设施完善,制度规范,让每一位党员都有学习教育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