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百姓好口碑凸显干部作风之变

时间:2018年11月29日 来源:新华日报

  “这几年来,明显感觉到身边的党员干部公款吃喝少了,大饭店的价格更加‘亲民’了,以前小区里经常停放的公车也不见了影子。”

  “现在,机关干部的办公面积缩水了,百姓的活动室却宽敞了,确实增强了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前不久,在常熟市《民声汇·作风之变》电视访谈节目中,节目组走上街头,在随机采访中听到了上面这样的声音,镜头里一张张肯定的笑脸、一句句认同的话语,让深秋的常熟街头呈现一番暖意。

  转眼间,中央八项规定迈入第六个年头,它不仅给常熟的政治生态、党风政风带来了深刻变化,同时也推动了民风社风的持续改善,让广大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如今,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款旅游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三公”经费大幅下降,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可以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祛除了昔日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在点点滴滴中修复政治生态,赢得百姓的好口碑。

  不仅是百姓,参与监督检查的纪检干部也有切身体会。今年国庆长假后首个工班日,早上8点,常熟市纪委就整装行动,开始了新一轮“清风行动”专项督查。对于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严伟来说,逢年过节抓作风督查,他已参加20多次。“前两年,有些单位会遮遮掩掩、试图蒙混过关,或多或少有些违规问题;而现在,各单位纪律意识普遍增强了,手续全了、流程规范了、制度有约束了,即使是突击检查,问题也大幅下降,甚至空手而归。”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巡察干部。2015年以来,常熟市已连续开展六轮巡察工作,虽然发现了一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滥发津补贴等问题线索,但很大部分是存量问题,顶风违纪,不收手、不收敛的“四风”问题明显遏制。

  反“四风”带来好作风。中央八项规定已逐渐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但高压态势下“四风”隐形变异问题依然值得警惕。

  “智慧监督加精准督查,是我们识破‘四风’隐身衣的两大法宝。”常熟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常熟市纪委借助财政、税务、商务、行管等职能部门力量,整合财政支付、税务开票、公车定位管理、村级资金监管、“智慧城市”综合查询等平台数据,形成了在线实时监控、动态全程监管的“大监督”网络。除了职能部门,商业机构的数据信息也被充分利用,比如旅行社的票据信息、超市商场的售卡记录、石油公司的加油卡充值记录等,都是“四风”问题的“捕捉网”。数据一旦“鼎力相助”,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购卡、公补私车等问题都无处遁形。此外,常熟市纪委建立了作风督查、巡察监督、派驻监督联动线索排查和协助审查机制,形成监督“融合力”,大大提升了作风监督精准度。

  据统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常熟市累计查处“四风”问题113个,处理党员干部152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2人。该市纪委先后13次对3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了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有的单位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也不用偷偷塞卡了,但刁难现象还有。”“有的单位表态很积极,但办事不积极,甚至相互推诿……”在《民声汇》节目现场,市民观察员对改进作风提出了期待。

  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赶考”,保持好口碑需要新作为。“我们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同时,要进一步综合施策、精准治理,既要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又要使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让位子、受惩戒,在全市上下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又不出事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针对这场作风之变的“赶考”,常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华红作了坚定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