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看沛县乡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路

时间:2018年07月17日 来源:新华日报

  沛县安庄社区是苏北一个“百年渔村”,濒临微山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辖两个自然村,居民701户、人口2918人。社区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两委成员4人、党员88人。

  近年来,安庄社区围绕如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断解放思想,以提升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以“党建+”模式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和党员在产业发展、服务为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路。该社区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村”“卫生村”“水美乡村”“生态文明示范村”“四星级乡村旅游点”“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

  “党建+产业兴旺”走出“强村富民”路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社区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发挥聪明才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由各党小组牵头,邀请在外能人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发挥党群议事会作用,为安庄未来发展规划了杞柳编织、绒毛玩具加工和乡村旅游三大产业。组织年轻党员依托互联网技术,在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销售他们的编织、玩具、杂粮等特色产品,同时利用时下火热的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进一步拓展销路。另外,该社区这两年抓住“乡村旅游热”的发展机遇,发挥靠近微山湖的地理优势,联合周边几个村共同发展“红色带绿色”“人文+农旅”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精致民宿、开发体验式乡村旅游,不断拓宽增收致富路径。仅此一项,就实现居民人均收入2.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20万元。

  “党建+生态宜居”绘制“美丽乡村”景

  坚持把落实“两山”理论作为党建工作标配,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标准,全面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保护蓝天碧水净土,将特色田园变成美丽公园,全景打造滨湖亲水的安庄映像。为此积极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制,将全村划分5个片区,每个片区由1名村干部带领5名党员进行管理,在家家户户门前设置一蓝一绿两个垃圾桶,并广泛宣传如何分类。村民将分类后的垃圾送到垃圾固定收集点,专人检验过称。合格的1斤垃圾算1个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兑换一些日用品。经过支部和党员这两年的不懈努力,垃圾分类取得明显成效,村庄的环境越来越好,《人民日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党建+乡风文明”铸塑“淳朴乡愁”魂

  安庄社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传承擦亮党建底色。党员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在年轻党员中率先推行“不要彩礼”,将节省下来的钱作为创业基金,由党支部帮助筹划创业路径;在中年党员中率先推广殡仪改革,极大地减轻了村民经济负担,得到党员群众的拥护。依托运河文化、移民文化、渔民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带领群众开发出“荷叶络子”山东梆子戏畅通曲目,投资500万元建设了两座“百姓大舞台”文化广场,定期举办歌曲晚会,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在全社区打造“好媳妇”“好婆婆”“不要彩礼好青年”“安庄好人”等精神文明品牌,让“崇德尚礼、文明守信、邻里和善、尊老爱亲”成为新时代安庄民俗名片。

  “党建+治理有效”织密“乡村善治”网

  创新党建治理机制,安庄社区把提升治理能力作为党建功力。在县、街道的指导下,在村“两委”之外建立村级党群议事会,下设村民意见征集组、民主理财组、村级事务监督组三个小组。支部是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形成了“一核三体”的村级民主治理体系。凡是涉及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支配使用、全村发展和多数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通过党组织提议、村“两委”商议、议事会决议三个环节进行民主决策,做到议题、方案、过程、结果“四公开”,构建“三议四公开”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同时深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行动,落实接边维稳“七联”工作机制,构建乡村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以“信息全掌握、管理无缝隙、服务无遗漏、责任全覆盖、问题主动解决”来保障安庄社区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党建+精准扶贫”托起“全面小康”梦

  聚力脱贫攻坚,安庄社区注重把实现生活富裕作为党建目标。实施结对帮扶,注重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邀请县、镇农技专业人员对在家的党员进行培训,许多党员都成了致富能手。同时,每年发展党员,注重把能致富、会致富的村民“纳新”加入党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动员党员干部开展“助一人领一户”活动,推动“党社”联动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扶贫扶志扶智“三者”结合。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兜底等措施,确保低收入人口实现稳步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