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苏先锋网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观点评论 > 观点
干部“掼派头”,早晚“栽跟头”
时间: 2014年05月05日 来源:

  ●领导干部讲“派头”,看似个人虚荣,实为“四风”作祟,极容易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破坏和干扰,令群众心生反感,到头来成了自己落马的“源头”。

  最近,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6.1%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官员的“派头”足,仅3.0%的受访者感觉身边官员“没什么派头”。领导干部之所以会把这些“派头十足”的形象留给群众,源于长期以来部分干部身上习以为常的官僚习气和衙门作风。这不但与中央的“八项规定”相违背,而且拉远了官员与群众的距离,深深刺痛了人民的心,让党群干群间产生了隔阂。
  干部讲“派头”,早晚栽“跟头”。讲“派头”,看似个人虚荣,实为“四风”作祟,极容易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破坏和干扰,令群众心生反感。兴建豪华办公楼的“白宫书记”张治安、拥有80多块名表的“表哥”杨达才、耗资200多万元检阅全市干警的“阅兵市长”李兴民,他们坐豪华办公室、抽高档烟,把自己高高挂起的同时,殊不知却与群众产生了“鸿沟险壑”,他们所表现出的“派头”,到头来成了自己落马的“源头”。
  干部少“派头”,工作有“干头”。“素面”不代表寒酸,“低头”反而彰显底气。干部办事情如果总是想着如何显现自己的“派头”,只能助长脱离群众作风的蔓延,陷进自私自利的小圈子里; 少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伤害民心的派头和排场,反而更能自觉走进基层、接近群众,跟百姓对上心思、和上节拍,攀上亲戚。由此可见,只有领导干部平时不显“派头”,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轻车简从到群众中去,听民声、解民意,才能把精力和干劲集中到为人民谋利益、求福祉上来,在引领发展的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踏实。
  干部没“派头”,群众有“盼头”。群众期盼干部什么?就是期盼政府官员和领导干部能够听到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事情,解决他们的困难。倘若领导干部总是把群众看成是发号施令、被动施舍的对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成为不了“人民的勤务员”。广大领导干部必须摒弃“官僚主义”、“特权思想”等思想上的陈渣残滓,多学陈家顺,当“农民工局长”,多学杨善洲,做“泥腿子书记”,自觉树立群众观点、切实践行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清除干群之间的“隔离墙”。只有没有了“派头,”方能常住百姓“心头”。
   (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组织部部长 张炳华)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