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聚焦推进党员分类管理精细化,探索组建“青年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在搭台赋能中激发青年党员干事创业动能。
明晰功能定位,推动支部设置规范化。突出“三大功能”。致力构建“供给站”,为青年党员量身设计“成长方案”,推动政治素质、实战能力“双提升”。致力打造“孵化器”,多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孵化一批“好苗子”。致力架设“连心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青年党员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突出“四大定位”。通过抓实党性锤炼、强化日常管理、优化成长环境、创设作用发挥载体,打造学习支部、管理支部、服务支部、行动支部。基于此,按照“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原则,整合全市2000多名青年党员优势资源,通过“区域建”“联合建”等方式,成立9个市级机关“青年支部”、23个乡镇(街道、园区)“青年支部”,实行市“青年党委”与原隶属党委(党工委)双重管理。
织优管理体系,推动支部运转精益化。紧扣“建好更要运转好”导向,建立健全“支委负责、轮值召集、领题攻坚、积分纪实、亮晒述比、挂钩联系”等六大运行机制,形成一整套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推动“青年支部”建设走深走实。推行“专班式”管理。综合行业属性和党建工作经历,由党性观念强、协调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年轻科级干部担任支部书记,由担当负责、务实肯干的年轻股级干部担任支委委员,以最优组合激发最大效能。推行“轮值式”管理。以2个月为一个轮值期,由市“青年党委”指定两个支部为当期“轮值”机构,牵头组织协调其他各支部完成“3+X”重点任务。先后组织开展“青听习语”“青述榜样”等主题活动20余场。推行“项目式”管理。聚焦乡村振兴、城市治理、安全生产等方面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支委班子集体会商,立项实施32个支部领题攻坚项目。截至目前,累计解决突出问题20余个、帮办各类实事60余件。
做足结合文章,推动支部赋能多维化。与“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相结合。通过搭建相对固定的交流学习和才情展示平台,打通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沟通壁垒,让青年党员展示优秀的自己、结识优秀的朋友,不断扩大“朋友圈”,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城市。与“干部梯队建设”相结合。通过制定青年党员积分事项及评分细则、建立部机关挂联工作机制,近距离了解青年党员日常表现,让一批“好苗子”脱颖而出、进入视野,为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与“党建联盟建设”相结合。采取“支部+支部”“老干部+青年党员”的“双向结对”形式,组建银青党建联盟。成立“百人青年导师团”,通过“一帮一”“一帮多”形式,对青年党员进行“传帮带”,营造“薪火相传、互勉共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