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苏先锋网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观点评论 > 评论
民政利民不能“走样”
时间: 2014年01月14日 来源:新华日报

  低保金被克扣,残疾补助收取年审费,优待证不优待……这是1月8日省民政厅负责人作客政风热线时收到的部分投诉。

  不少投诉人反映,上面的好政策,到了基层就走了样。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感慨道:“‘最后一公里’不打通,党和政府的利民政策就只能是一纸空文。”

  淮安市涟水县尿毒症患者老严,一直为大病补贴“怎么也申请不下来”而头疼。他说,“从2013年1月份申请一直到现在,差几天就满一年了,资金还是没有下来。”同县的老张夫妇俩是下岗职工,妻子患卵巢癌后,两人申请的大病救助于去年4月就审批完成,也是等了快一年,至今钱还没拿到。

  南京市民老张是个伤残军人,有优待证却没享受过优待。四五年前,南京市政府给优抚对象办理了医疗优待证,“当时着实宣传了一些优惠和好处,而实际上,在社区医院也好大医院也好,我们什么‘优待’也没有享受到。”

  当天收到的38个投诉,绝大多数都涉及到利民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实难的问题。侯学元坦言,现在有很多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就是梗在“最后一公里”的落实上出问题。

  “最后一公里”到底在哪里被梗阻?当天的一些案例可见端倪。

  宿迁农民仇大爷反映,他和老伴都享受低保,而村干部却要拿走其中一人的低保金,“村长说,你去拿钱,拿回来你两个中间有一个的低保钱得给我!”同村低保户老程说,从2011年开始,每次领低保金“都要被村干部抽一半”。

  赣榆县沙河镇残疾农民老孙反映,镇里向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收取“年审费”。2012年,沙河民政办曾委托村会计向他们收取所谓“年审费”,标准是低保户、五保户和二级残疾的收30元。投诉人术后失明,为一级残疾,被收了50元。“沙河镇有78个村,至少有500户——收那么多钱,是上交财政了,还是装了自己腰包?!”

  侯学元闻听后,很是震惊,现场澄清:民政部门办低保证等证明,一分钱也不收。对当天多个困难群众补贴被截留的投诉,他诚恳表示,民政部门工作有疏漏,要向精细、规范的方向改进。他表示,对村干部截留资金的,将严格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