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工商联原副主席沈桂林非法集资诈骗终落法网

时间:2015年07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非法集资8.8亿余元、受害者达210人、损失近4亿元……日前,海口市中院开庭审理海南省工商联原副主席沈桂林涉嫌集资诈骗案。他为何能成功诈骗如此多的人,募集如此巨额的资金?又如何从一位政商风云人物沦落为阶下囚?

  身份光环令210人被骗

  作为海口泰特典当有限公司、海南美丽道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沈桂林同时还拥有很多头衔:“省工商联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省拍卖协会会长”“省典当协会会长”等。正是在这些身份的光环之下,一拨又一拨受害者选择信任沈桂林。

  经鉴定,沈桂林共向210人非法集资金额8.8亿余元,已返还约5亿元,造成被害人损失近4亿元。

  受害人张先生说,沈桂林是工商联副主席、拍卖协会会长、典当协会会长,他搞活动经常都有政府官员“站台”,是地道的“红顶商人”,这么多的“帽子”很容易取得大家的信任。

  实际上,作为省工商联副主席的沈桂林并非政府官员。据记者了解,省工商联副主席分为专职副主席和兼职副主席,专职副主席身份为公务员,而兼职副主席不是公务员,多为一些知名企业家担任。但很多百姓对此并不了解,简单将兼职工商联副主席等同于政府官员。而沈桂林也有意利用这种误解。

  据受害人卫女士讲述,2012年,沈桂林在北京画廊办画展,她作为大客户与一些嘉宾被邀请到北京,坐的是头等舱,住的是五星级酒店。

  她说,画展的开幕式场面宏大,很多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都参加了。从北京回海南后,她在原来700万元的基础上又陆续投了1000万元给沈桂林。“现在觉得那次北京之行实际上是沈为了掩饰诈骗,让你感觉他事业做得很大。其后,他说需要一些资金扩大经营,于是,我们参加了北京之行的一些人又继续给他投钱。”

  资金链断裂后仓皇出逃

  海口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任健说,其实,沈桂林的典当行最初也有业务。但到2009年左右,业务基本上就不做了,沈桂林强力包装自己,然后骗更多的人给他投资。

  据任健介绍,沈桂林在北京、上海设立美丽道艺术中心,投入了不少钱,但大都用于包装他自己,并没有真正盈利。

  在这样恶性循环之下,2013年末,沈桂林的资金链彻底断裂。因担心事情败露,他将登记着借款人、借款数目、支付利息等资料的记录本烧毁,于2013年12月7日从海口出逃到香港,并辗转泰国曼谷、老挝万象等地。

  “他给出的高额利息就足以把他压垮。”任健说,沈桂林最后借到的本金大概8个多亿,按两分多的利息,每个月光利息就要支出2000多万元,而他几乎什么收益都没有,那么钱从何而来?最后,沈桂林出逃时身上不到100万元港币。

  沈桂林在接受采访时说,2013年12月1日,他付了部分利息,但8号要再付近千万元。而且到年底了,几个投资人想撤资,有的是1000万元,有的是2000万元,这几千万元再加上利息,一下子确实筹不到这么多资金。

  沈桂林在出逃20天后就回国投案自首。他坦承,内心压力很大,总担心有一天资金链断裂,造成公司破产。他后来甚至每个月拿出几百上千块钱去买彩票,想赌一赌,希望发生奇迹中个头奖,中几亿元把欠的钱还掉。

  金融机构资金核查成了走过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以各种真实或虚构项目为载体,以高额利息为诱饵,以稳赚保本为“压惊石”的非法集资案呈高发态势。

  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仁君说,为避免非法集资案的发生,应加强对大额资金的源头监控。对大额资金的“审查”,商业银行首先要明确资金来源监控,把好准入关,避免因为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激烈,对开户入账的一些大额资金的来源和走向放松警惕,让初步核查变成走过场。

  然而,据办案人员介绍,在沈桂林集资诈骗案中,沈桂林在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等海口市11家商业银行开设账户,动辄近亿元的大额资金进出个人账户,几乎没有一家银行对此资金有过通报。

  此外,李仁君认为,有关部门的监管也需进一步完善,应加强与公安、商业银行、法院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防止监管真空。

  不可忽视的是,参与者过度“逐利”的心理成为非法集资的温床。海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副总队长杜衡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群众对高息揽金的现象需加强戒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