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许巧珍办公室的抽屉,里面放着的是《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许巧珍经常说,“上靠组织、下靠群众”。这是她的工作经验,也是心得体会。从清理楼道杂物到掏下水道,从协调电梯维修费到为居民办低保,从组织包饺子、送粽子到帮助办入学、找工作,她干的每件事,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让群众实实在在有一份“获得感”,有一份家的感觉。许巧珍用一生回答了一个大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最好的位置就是在老百姓的心中。
“当书记怎么就不能通阴沟”
曾经的东头村,基础设施陈旧,脏乱差。许巧珍说,“大事情干不来,先从搞卫生开始。”她借来联防队的三轮车,每天运十来车垃圾,晚上没电,就带上应急灯照明。一个楼道里杂物堆了很多年。许巧珍上门,居民撂下话:要打扫你自己来。许巧珍二话不说,抱起脏箩筐,结果爬出来一群壁虎、蜈蚣,吓得年轻人哇哇叫……
吊桥路社区居民钱敏玉回忆说,有一天晚上5幢丁单元的下水道堵了,单元门口都被污水淹了。老社区没有物业管理,有困难只好打电话找许书记了。许巧珍说声“我马上到”就挂了电话,她披衣起床,拿起竹竿赶到现场。她先用竹竿通,最后用手掏出来一长串头发、污泥、鱼刺肉骨。退休社工谢塔莎还记得,2004年的除夕,大家都在家张罗年夜饭了,居民反映小区化粪池堵了,找不到人疏通。许书记喊上四名社工带着竹竿、铁锹就上阵了,忙得一身泥一身汗。居民颇为不好意思,“许书记,那么脏的下水道你怎么下得去手?”许巧珍笑笑说:“当了书记,怎么就不能去通阴沟了?”
时间长了,居民们看在眼里,也逐渐把对新书记的信任种在了心里。有人说,小区里没有路灯,行走不安全;有人说,小区里阴沟老是堵,一下雨就淹;有人说,假如小区能有点儿文化娱乐活动,居民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许巧珍都一一记录。为了给居民创造安宁的生活环境,许巧珍多方联系,筹资在小区9个通道安装了铁门,安排专人每天四次开门关门;发动组建社区“义务巡逻队”,每天两人戴着红袖章,义务在小区内白天值班巡逻,晚上喊话“关好门窗,防火防盗”。慢慢地,居民们意识到,许书记是一心为大家好,便主动申请做楼道管理、治安防火等志愿工作。在她的带动下,东头村社区先后获得了省、市“和谐社区”方面的多项荣誉。
“十个电话不如一次登门”
在吊桥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何娟看来,许书记简直是东头村的“大家长”“活地图”“百事通”。走进居民家里,无论是老居民还是租房客,她都亲戚一样打招呼、聊家常,甚至连哪家小孩前几天生病挂水、哪家的下水道不通畅都知道。居民夫妻吵架都要让她评评理。
何娟琢磨,百姓百条心,千把号人的社区高度一致认可她、信赖她,许书记凭什么这么牛?许巧珍的回答是,能待在居民家绝不坐办公室,打10个电话不如1次登门。许巧珍语重心长地向她传授经验:社区工作没有太深奥的门道,一颗真心、一腔热情比什么都重要。
捧着一颗心来,许巧珍还成为一把调解好手。东头村辖区里的天禧星园小区交付没几年,就因为一笔10多万元的电梯维保费,造成物业、业委会、电梯公司三方僵持不下,差点对簿公堂。业委会想到了德高望重的许书记,请她出面进行调解。三次碰头,两次会议协调,三方就达成了一致。社区工作人员汤杰知道,这背后是许书记不辞辛劳东奔西走。“许书记不会骑自行车,上门都是靠脚板走。”业委会成员家里挨个听取意见,街道往返多次争取支持,请行家帮忙理清账目,请社会方方面面招呼,再加上平日里积累的威信,这才迎刃而解。
礼轻情义重,礼少含量大
许巧珍生性豁达,但又心细如发。她有一个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社区困难居民的情况、电话号码,子女孝敬她的补品经常没几天就出现在贫困居民的家里。有时候居民跟她讲“许书记你上次给我的东西蛮好的”,她会细心记在心里,嘱咐子女下回还买同样的东西,照旧送给那位居民。
就在许书记逝世前5天,受许书记委托的顾静美、张雪珍、钱敏玉等人,来到社区探望居民周慧娟,她不慎跌倒,跌折了腿骨。住院医治时,腿骨共打进了九根钉。顾静美送上了慰问的蛋、油、饼,带上了病床上许巧珍书记的嘱托,给周慧娟送来了一个丝绒坐垫。斯人已去,周慧娟说起这段故事感动得直落泪:许书记即便生命垂危,还在体贴着老百姓的需要,难为许书记她想得这么细微、周到!
礼轻情义重。这样贴心、暖心的礼物许书记经常给居民送去。80多岁的罗惠彬是老红军家属,孤身一人。老人有关节炎,许巧珍每年都要买毛线给她织条围脖。老人穿不惯皮鞋,许巧珍又给她做了布鞋。
每年大年初一给居民拜年,更是许巧珍雷打不动的规矩。她和社区干部推着购物车,车里满是年货。这一幕,已是社区20年不变的风景。南大街街道吊桥路社区党委书记孙国荣说,在给老人送的拜年礼品中,有两样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苹果、一是面条。面条有着祝愿老人家长命百岁的喻意;苹果,象征着平安,表示着圆满。
武警支队第一中队排长马飞不会忘记,这位爱兵奶奶每逢新兵入伍、老兵退伍,都会送来亲手制作的糕点、常州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18年来,虽然武警中队驻地更换,中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许奶奶的拥军情一直如初;常州市福利院长王政不会忘记,每年许书记都组织居民为福利院里的孩子送上一针一线缝制的冬衣、尿布、虎头鞋……
为了让困难人群、孤寡老人都能尽量拿到慰问品,许巧珍想尽办法到处“化缘”。受到许巧珍这股“倔劲儿”的感召,很多企业和个人,纷纷认捐了部分款物,甚至长期赞助部分活动。许巧珍经常去买慰问品的九洲服装城摊主、下岗女工黄玉凤,知道她的善举后,再也不肯收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