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信息上报

【党史学习感悟】百年少年,风华正茂

2021年04月20日 09:53 来源: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从1921到2021,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最初的几十人到如今的9000多万党员,小小红船越过了急流险滩,穿过了惊涛骇浪,成长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100年来,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足以证明我党在百年奋斗中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始终把民族的复兴作为前进的动力。
  少年诀别,信仰历久弥坚。“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这是21岁的陈觉在就义前写给妻子的诀别信,句句带血,行行含泪,却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有的只是对革命的坚定信仰。回顾党的革命征程,步履维艰,但正是这群对信仰无比坚定、饱含赤子之心的少年们,抛洒热血、燃烧生命,在沉沉的黑暗中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信念、信仰、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继承先烈意志,坚定信仰,胸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在建功新时代中践行崇高信仰。
  少年执着,功成利在千秋。人们都说,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就拐在了兰考,但大自然似乎忘了这个地方,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让兰考成为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为摘掉兰考的穷帽子,焦裕禄始终和老百姓一起奋战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发现了种植泡桐防风固沙的方法,如今的兰考凭借“泡桐经济”成为全国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走向全面小康。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正是有像焦裕禄、黄文秀、李保国、谷文昌等一批批意气风发的干部,凭借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甘于奉献,不畏牺牲,才最终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因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绘画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少年担当,仁心守护苍生。“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在劫难面前,总有英雄的党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无畏、无私、无悔,大仁、大勇、大爱,将牺牲、担当、奉献融入到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化作穿越风雨的力量。“一个人也不能少”,这是2020年9月1日,钟南山在《开学第一课》上写下的赠语,相比国外的一地鸡毛,此时国内生产生活已基本得以恢复,而这正是因为我们有像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这样的逆行者支撑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他们用担当和无畏挑起了重任,用尽自己的全力来阻断病毒,为生命筑起一道可靠的长城,最终山河无恙,英雄归来。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因此身为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有肝胆、敢担当、能负重,只有始终做到心中有责、敢于担责,带头把各项工作抓严抓实抓细,才能彻底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在伟大的开局之年,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披荆斩棘、奋力奔跑,用饱满的干事热情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兴化市竹泓镇  朱广钱)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