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更新
热播课件
走基层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邹桂芬:为了让学生走出大山
内容介绍
昨天我们认识了湖北郧县的乡村教师邹桂芬,她在山沟里教书34年,虽然自己年轻时的大学梦并没有实现,生活当中也有太多的遗憾。但她说为了山里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吃再多的苦也值得。罗堰教学点现有14名学生,他们的家散布在附近方圆几十里的大山中。从2006年起,邹老师开始每天供学生们吃午饭。掌厨的,是邹老师的丈夫王桂成。邹老师的丈夫是湖北罗堰村人,与家在陕西商南县的邹老师一山之隔。1976年,邹老师嫁到了罗堰村,当起了一名民办教师。邹桂芬:我也想着大学那一年没考上,他语文、历史、地理都比我(成绩好),我数理化学得好,我们两个要是合起来是一个标准的大学生。怀揣着大学梦的邹老师,没想到不仅自己没有脱身再考大学,连丈夫王桂成也成了学校的“编外”后勤老师。廖化福:要不是邹老师在这儿教书,他挣钱的门路还很多。记者:你又不是老师,照说您就不用操心了。王桂成:我是老师的家属啊。妻子教书,丈夫种菜、做饭,夫妇俩总忙着学校的事。1997年,虽然邹老师转成了公办教师,但每月七八十元的收入,5口之家的日子过得还是很艰难。王韬:(家里)给我们几块钱,一个星期管不到头了。星期六饿着肚子回家,妈妈说,姊妹3个,你是最大的,还有弟弟妹妹要照顾。去年底,新加坡华侨何先生看到媒体报道邹老师的事迹后,向邹老师个人捐赠了10万元。王桂成:开始考虑过这笔资金(怎么用),要是我们自己用,也真(有)用。记者:当时您大儿子是不是找您借过钱?王桂成:借过,我们是(从银行)贷的款给他,给他了3000块贷款,说(10万块)钱我们一分都没有动。对这10万块钱,邹老师早有打算,她和丈夫商量着在滔河上修座桥。当地政府得知后,又投了差额的15万,现在,滔河上的桥很快就要建成了。端午节这天,邹老师去县城开会,孩子们带着孙子孙女来看她,大儿子把吃饭的地点定在了他当厨师的酒店。他说,这是一家人第一次下馆子吃饭。王超:跟妈妈说声对不起,我以前不懂事,理解不了她。面对着在外面辛苦打拼的儿女,邹老师说出了心中的愧疚。邹桂芬:现在我的工资一个月有一两千块钱了,但是我时常想到你们没有上好学,我想起来心里难过。不过是把希望寄托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只要(他们)能从这山里都走出去,我心里就知足了。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C)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

./t20131206_146220_e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