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常州市钟楼区把党建工作作为牵头抓总的生命线,系统实施固本培元、聚力赋能、提质增效、情暖万家、夯基垒台“五大行动”,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一体布局67个具体项目,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的牵引性、保障性作用,更以“看得见的成效”回应了“党建如何抓、引领作用如何显”的时代命题。
一、固本培元:铸就绝对忠诚
根深本固,源清流远。如何保证上下一心跟党走?必须从源头出发,强化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让绝对忠诚熔铸成钟楼这片红色热土的鲜明特质。
深学铸魂固根本。巩固拓展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成果,以“觅渡学堂”“许巧珍学习月”“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本土化载体为依托,构建分层分众的“精准滴灌”教育培训体系,全覆盖讲学带学、宣讲宣介,累计辐射2.9万余名党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浸润人心。
立柱架梁强支撑。积极盘活机构编制资源,新设立区文商旅发展促进中心、城市更新推进管理中心等3家事业单位,推动各类机构各种职能各项工作有机衔接,为保障中心大局提供有力支撑。探索组织形态与社会形态耦合融合的有效路径,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发展最活跃地带新建党组织133家,有效实现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
知行合一见真章。树牢“抓落实做到点子上、抓政绩干到关键处”的价值导向,健全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闭环和常态化督查机制,用好用活现场办公、解剖麻雀、跟踪问效等抓手,全方位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控,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聚力赋能:锻强发展优势
护航大局是党建工作的动力主线,如何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区域、领域党建一体化统筹各方资源配置、拓宽动能转换通道,确保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同向而行、相向而进。
以组织纽带催化空间重塑。锚定“做精老城区、做强经开区、做大高新区”发展方向,深度链接优质央企、科研院所等,与中国能建子公司、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等党建联建,助力做强产城融合空间承载,形成推动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市场转型的实质性合力。
以链上党建牵引产业聚变。突出“一链一党委、一链一特色”,新成立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2个产业链党委,搭建“百场千企”产业链融链强链对接平台,促进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金融链“五链融合”,加速锻造新的百亿级产业增长极,助力产业强区提质增效。
以改革攻坚赢得发展主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大数据运营公司系统重塑、新邹城镇发展公司注册成立,以专业化赋能全面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文商旅体融合机制和招商体制机制优化赋能,政策供给集成创新、业态融合价值倍增,在深层次变革中不断释放战略发展红利。

三、提质增效:焕新城市品质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治理,治理的系统性、多元化难题如何破局?党建引领是不变的核心优势,求变的则是因地制宜、精准适配的机制与方法,逐步绣出人民城市的精致肌理。
多元主体共参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和“人人社区”建设,提质扩面“阳光信托”物业治理模式,在夯实“警员+网格员+楼栋长”三位一体治理单元基础上,孵化出“老娘舅调解团”“近邻友约”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枫桥式”民间力量,加速重构新时代的熟人社会和信任体系,切实以“人人有责、个个参与”推动细“治”入微。
治理空间共创造。坚持因需布局、功能融合,有机统筹党群服务中心、龙城红色驿站等各类载体建设使用,积极导入社区经济、共享食堂、成人夜校、文创市集等特色业态,推动议事有空间、邻里有互动、消费有场景,真正打造“看得见”更“走得进”的十五分钟党群生活圈。
数字赋能共协同。抢抓智慧城市建设机遇,构建一基座、一平台、多场景的“一网统管”平台体系,率先以无人机搭载AI技术构建“云端之眼”,实时掌握全域数据图谱,实现治理从感知响应向预见干预升级演进,奠定了“AI+”城区治理的数字化基座。

四、情暖万家:密切党群联结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如何评价党建干得好不好?最根本的标尺是群众满意度,始终锚定“为民办事、为企服务”主线,解决真问题、满足真需求,深刻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厚度温度。
真心走进群众。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法,深入开展“访民访企访街巷 优作风优环境优治理”专项行动,区街村网格四级联动,党员干部下沉走访居民27.25万户,收集并解决问题5700余条,用“铁脚板”回应群众想与盼,切实把勤亲干群关系转化为民生改善实效。
贴心服务群众。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等急难愁盼,以书记项目牵引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加快名医名师等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创新引入24小时自习室,13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70个新就业群体基层服务站点落地启用,推动民生福祉有质感更普惠,全龄友好城区建设不断提速。
全心守护群众。放大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协同优势,建立“消防红色帮帮团”“企业内部吹哨人”等机制,推动燃气、电动自行车、高层建筑等“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开通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专属热线,探索打造社会心理关爱服务工作体系,真正让城市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可感可及。

五、夯基垒台:厚植干事底气
人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何让干事底气更足?关键在于抓好党员干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毫不动摇地为担当者撑腰赋能,实现干部成长与事业发展的相互成就、双向奔赴。
干部动力持续充盈。全覆盖开展干部质态专项调研,针对队伍结构、人岗匹配全方位起底,为2341名干部建立数字档案,实现精准化画像、数据化识人。健全“事人通考、量绩辨才”的考核体系,既从单位绩效甄别个人实绩,又从更长周期评估潜绩后劲,真正让干部干有标尺、考有依据、进有路径。
人才活力不断涌动。深化“三招三引”机制,创新“人才—猎头—项目—基地—基金”联动模式,用好“技术转移官”桥梁纽带,助推上海交大国家技转中心(常州)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落地。迭代升级“就业旅行2.0”,举办“丝路对话运河”常州—西安交流周等活动,推动各方人才深度对接、集聚扎根。
先锋合力汇聚成炬。启动党员志愿服务“百千行动”,构建网上网下、平时应急、“八小时”内外有机衔接的作用发挥机制,积极推进百个机关支部进网格、千名党员下一线,主动领办环境整治、政策咨询、关爱帮扶等公益项目120个,让“走在前、做示范”的先锋品质在一线充分彰显。

钟韵绵长、楼兴业聚。未来,钟楼区将紧握“五大行动”这一关键法宝,从项目探路到机制转化,从一域突破到全域示范,由点及面、串珠成链,推动党建动能在蓄势升腾中蓬勃奔涌,引领高质量发展迈向更广阔的新天地。
(钟组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