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按照《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和省市关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部署要求,邳州市委高度重视,面对全市6.8万名党员、2113名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庞大队伍,着力构建“市级示范引领、条线牵头实施、基层全面兜底”培训模式,以“千名书记作示范、基层党员进党校”专项活动为主线,努力做到党员、党组织书记应训尽训,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下好“一盘棋”,强化统筹规划与示范引领。
市委组织部切实履行整体谋划、牵头协调、示范培训、督促检查的职责。加强顶层设计。紧扣上级要求与邳州实际,制定《2025年度全市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明确了目标任务、重点内容、班次设置和保障措施。突出示范带动。率先启动“千名书记作示范 基层党员进党校”专项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农村、社区、教育卫生系统等多期市级示范培训班,严格纪律,封闭管理,为全市各类培训立标打样。健全管理机制。创新实行培训备案管理制度,制定《年度党组织书记培训情况备案登记表》,对全市党组织书记参训情况动态更新、精准掌握。截至目前,邳州市委党校已完成8期1065名党组织书记培训任务。
织密“一张网”,强化分类指导与精准施策。
推动各条线部门发挥行业优势和主管作用。各条线部门负责本领域、本系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市级示范班的模式和标准,结合行业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如邳州教育局党委组织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研修班,将全市学校党组织书记在市委党校轮训一遍。同时,结合“党课开讲啦”和“学习身边榜样”活动,深入挖掘本系统优秀典型和先进经验,在教育卫生领域培训班上设置“教卫先锋说”课程,让同行教育同行,让榜样带动骨干。
夯实“一基石”,强化属地责任与全面兜底。
各基层党(工)委承担着党员教育培训的主体责任和兜底任务。全面承接落实。各党(工)委依据市级计划和备案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所属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的普遍培训。集约高效办班。本着发挥党校最大作用的原则,制定《需求清单》指导相邻区域、相同类型的基层党(工)委联合办班,既有效整合了培训资源,提高了党校场地和师资使用效率,又促进了各党(工委)之间的交流互鉴。各基层党(工)委充分利用市委党校岔河分校等阵地资源,有效缓解了党校主校区培训压力。加强指导提醒。各党(工)委对下属支部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提醒,确保培训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
筑牢“一堡垒”,强化具体执行与学用转化。
党支部是确保各项教育任务落地见效的关键环节。严格落实制度。各支部依托远教固定学习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党员开展经常性学习教育。丰富教育资源。将《风范》《作风之源》《八秩荣光》等优质教育片纳入学习课程常态化安排,通过集中观看、专题研讨等方式强化学习效果。聚焦作用发挥。引导党员将培训所学转化为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鼓励他们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中当先锋、作表率。截至目前,普通党员平均已完成24学时任务,11月底前将全面完成32学时要求。
打造“一熔炉”,强化资源整合与载体创新。
邳州市有效整合王杰纪念馆、小萝卜头纪念馆、“三不伸手”正心教育馆、碾庄圩战斗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场馆,精心打造“邳州红”系列10个现场教学点,串珠成链形成沉浸式实景教学路线。创新开发“可看、可听、可品”沉浸式党员教育情景课程《信仰》。市级层面举办“书记讲给书记听”专题培训会,由市委书记讲授第一课,截至目前,58名党委党组书记和487名村(社区)书记走上讲台,谈思路促发展。持续用好“精进讲堂”“格致学堂”等主阵地,积极拓展小巷课堂、小院课堂等多类型学习载体,举办“如何当好小巷总理”社区书记研讨班,推动教育培训从“室内”延伸到“一线”。针对流动党员群体,依托市外4个综合党委和43个党支部,创新推出流动党员异地进党校活动,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
下一步,邳州市将利用秋冬培训黄金期,持续在精准化、规范化、常态化上下功夫,聚焦覆盖重点群体,深化精准施策;持续推动“千名书记作示范 基层党员进党校”专项活动,不断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迈向新台阶、取得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