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区沙洲街道汇聚了全区四分之三的亿元楼宇,集聚各类市场主体达1.2万家,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科技华东总部等重大产业项目云集,是全市人口、经济和创新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辖区与河西中央科创区高度重叠,街道党工委牢牢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坚持以组织工作“三项行动”精准施策,全面融入河西中央科创区“科创升级展示窗口、创新要素集聚中心”建设,持续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党建赋能提质行动 塑造协同治理格局
做实“双有”覆盖,织密组织之网。以高新技术企业等为重点,严格执行“应建尽建”工作标准,对符合单独组建条件的企业,指导其依法依规设立独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企业,选派专职党建指导员驻点指导,确保党的组织覆盖“不留盲区”。发挥产业链党组织“纽带”作用,开展党建强企惠企行动,聚焦“7+X”赛道,推动企业创新融合。
夯实党群堡垒,做好服务集成。探索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集成供给有效路径,打造莲花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以新近改造的莲花北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盘”,将服务半径扩大至整个河西中央科创区。链接“双结对、双促进”共建单位团市委及区相关部门优质资源,常态化举办新就业群体子女爱心公益暑托班、冬令营,利用白天及夜间时段分别开设“莲花老年大学”“莲花青年夜校”系列精品课程,周末面向“宁漂”定向举办就业指导和专场招聘,让群众在“5+2”“白+黑”服务中感受到获得感。
着眼难点问题,提升环境品质。深入开展“学仙林、解难事”活动,联动区相关职能部门对河西中央科创区周边16块闲置地块开展摸排,制定绿化覆盖方案,“一地一策”推动闲置地块“重焕新颜”,满足企业员工午间休闲需求。加快推进中和路道路改造,构建完善“动态监管+精准治理”停车秩序管理机制,通过规划建设临时停车场、协调共享车位等方式,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打造“停车有序、出行畅通”的良好交通环境。
淬火砺能行动 构建智力支撑体系
建先锋队伍,助力打造新生态。聚焦中央科创区争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目标,强化党员干部抓经济拼经济的意识和本领,以专业型、创新型、服务型干部助力打造产业科技新生态。结合全区“青年干部研习营”培训计划,实施靶向型年轻干部培养计划,努力打造一支既懂经济运行规律,又懂产业发展趋势,还懂招商实战方法的街、社两级干部队伍。
强能力素质,注入发展新动能。优选政治素质硬、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通过一线挂职锻炼、项目实践等方式参与经济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经济大讲堂”系列业务培训活动和工作经验交流会,构建起“实践-学习-提升”的培养闭环。试点建立社区企业服务网格机制,选派一批青年骨干担任经济服务专员,建立常态化企业服务对接机制,推动年轻干部在经济发展一线淬炼本领、增长才干。
提振精气神,激活干部内生力。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中。致力于强作风、展新风,健全正向激励体系,结合日常谈心谈话、年度考核考评,强化干部管理,推动“干、考、奖、用”有效贯通,鼓励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凝聚全体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引智蓄能行动 激活创新发展引擎
选才更聚才,拓宽招引渠道。紧盯阿里系、小米系生态链核心企业集群,以阿里园区开园为契机,定向招引产业链配套企业入驻,强化“政校对接、政企联动、校企合作”,着力招引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把握实习就业“黄金期”,主动摸排企业和人才需求,组织开展“政企携手进高校、助企揽才促发展”系列活动,组织科创型企业走进驻宁高校,有效实现“街道牵线”“校企握手”。
用才更育才,推进产才融合。紧扣河西中央科创区产业布局,构建“科创赋能+产业适配”双轮驱动机制,围绕“科创驱动促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主题,定期组织辖区开展“聚沙成塔·洞见未来”“聚沙成塔·诚至金开”等政企沙龙系列活动,邀请企业家现场对话交流,凝聚重大项目“链主效应”,对外招引央企二三级、区域总部等高能级企业,对内培育科技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引才更留才,优化发展生态。立足河西中央科创区企业需求,创新政策直达与快速响应机制,以“需求感知-政策适配-问题化解”为主线,及时助企纾困。建立街道班子成员走访联系高层次专家人才制度,通过定期询访和随机走访密切了解企业和人才诉求,聚焦重难点问题,选派企业服务专员,带着政策入企、做好方案上门,全力保障人才和企业引得来、留得住。
(来源:建邺区委组织部、沙洲街道党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