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兴市以“基层吹哨、部门报到”为基础,创新拓展“部门、媒体(群众)、企业、智能吹哨”,总结归纳“五步工作法”,重点打造“五吹哨五报到”工作品牌,作为为民解忧、为企服务的重要抓手,累计解决各类问题4200余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打造一个事件中心。整合12345热线、1+4网格、舆情监测等63个平台,接入省数据局“苏在线”数据87.8TB,打造覆盖56个党政机关、18个乡镇街道、310个村(社区)的市镇村三级事件吹哨、研判、处置中心,吹哨事件的重复派单率降低32%,为各吹哨单位提供24.9亿条信息共享服务。
攻坚两大目标任务。一方面,围绕为基层减负。赋予镇村两级“吹哨权”“评估权”,定期通报情况、协调事项。两年来,累计吹哨223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2%。另一方面,围绕为民(企)解忧。节假日实行接诉即办“5分钟签收、1小时核实、3小时答复、1天处置完毕”高效闭环,接诉即办累计处置6012件,重点督办415件,外地游客满意率提升2.3%;设立省内首条12345“企业开办”专线,开展营商环境诉求压降专项行动,“开办企业”营商环境指标评价排名持续提升。
建立三项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吹哨机制。根据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形成宜兴6大类28项“吹哨报到”事项清单,明确各部门权责、办理时限、文件依据,保障清单内事项迅速协同联动处理。鼓励宜城街道探索负面吹哨清单试点,试点以来,宜城街道吹哨38件,大幅提升基层吹哨便利度。二是建立应哨机制。制定“四要素”应哨标准,按照标准规范化要求部门明确“人、时、方案、时限”,机制实行以来,分管领导到场率73%、科室负责人到场率100%,解决率78%。三是建立闭环机制。依托无人机巡飞、现场检查、压力测试等回访制度,确保基层、群众不满意不结案。三项制度实施以来,吹哨报到的签收率、办结率、满意率均在无锡排名第一。
解决四类突出问题。针对基层难以解决的环保、安全、违建、营商环境等突出问题,建立定期督办工作机制,偷倒固危废方面,通过“双非”渠道第一时间共享线索,确保问题处置及时有效;安全隐患方面,由市城运中心会同属地、安委办、部门联动,实现隐患发现、上报、整改、验收闭环管理;违法建设方面,由市城运中心联动市城管局同步12345热线违建(非住宅类)线索;噪音污染方面,将工地施工许可备案信息接入数字底座,实时推送给城管部门提前防控。一年来,群众投诉理分别下降35.6%、44.3%、28.7%、43.2%。
推进五维创新实践。一是创新利旧复用。全面整合12345派单系统、“1+4”网格化平台、天机镜大模型和部门(镇街)自建系统,零成本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镇村三级指挥系统平台,节约建设资金近亿元。二是创新AI赋能。智能筛选“时间密集、空间密集、事件高频”相关重点诉求,第一时间预警分析,提供处置建议。今年以来,形成各类大数据分析研判专报周报35份。三是创新党建赋能。在基层吹哨的基础上,继续向下延伸,将网格吹哨一键转基层吹哨,赋能网格治理;深入融合组织部门“小区党支部吹哨”,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目前,已覆盖全市1324个网格、224个城市小区。四是创新结对共建。推动城运中心内部科室和一线执法中队结对共建,创新“中队吹哨、机关报到”,入选2024年度交通运输部“四好农村路—管好篇”典型案例。五是创新场景招商。将“智慧防火+吹哨报到”制成数字产品推广销售,实现营收4500万元,成功实践“治理背后的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