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聚焦党员先锋作用发挥,在经济发展、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一线展现党员担当作为。
助企惠民“未呼先应”。主动锚定发展所需、基层所盼,以“客户视角”“用户思维”开展“换位跑一次”行动,建立“搭建一个亮晒平台、再造一批办事流程、固化一系列制度性成果”等“七个一”工作机制,750余名领导干部深度参与,推动50余项办事流程优化再造、420余项服务事项提质增效。准确预判企业、群众对前沿科技的学习需求,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AI昆山”夜课堂首轮百场“四进”活动,将DeepSeek工业应用、AI政务场景、AI生活应用等新技术课程开设到党员、群众“单位旁”“家门口”,推动“AI昆山”夜课堂成为“现象级”学习新风尚。
诉求期盼“有呼必应”。聚焦15条重点产业链,深化党员挂钩联系企业“1311”服务机制,35名营商环境体验官“上任”体验企业贷款流程、融资诉求等环节,2300余名党员干部常态化提供“上门入企服务”。坚持企业、群众期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提档升级“马上办”服务中心建设,抽调审批、人社、司法等6大领域100余名党员干部组建“马上办”服务先锋队,优先在党员先锋岗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市镇两级361个服务站点提供“红色帮办代办”服务,今年以来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办理300余次。
基层治理“一呼百应”。坚持矛盾不出“格”、纠纷就地“解”,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格挂钩联系机制,组建371个村级矛盾纠纷排查行动支部,2318名党员干部、代表委员挂钩基层网格一线,累计化解“12345多次不满意”“110重复纠纷类警情”等矛盾纠纷263件、帮助解决“树线矛盾”等治理问题370件。突出居民“幸福”推门可及,打造形成居民“点单”、组织“派单”、部门“接单”服务微循环,市镇两级选派1318名机关党员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推动实施“悦龄食堂”“童乐空间”等35个“温暖+1℃”民生实事项目,协助完成25个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相关做法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
(昆山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