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天宁区原“六微”工作法经过三年实践,逐步形成有内涵的“五小五大”工作法,指导采菱社区从“脏乱差”安置小区标签脱胎成含金量成色足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社区”“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更大限度地激发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热情,助推社区居民自治取得实效。
一、“小切口”连接“大民生”,强化组织牵引力
党建引领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上下联动的五级组织网络,构建“一线串珠”即“1+3+6+X”联动机制:社区党组织统领居委会、物管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物业管家、楼栋长、楼道党员(居民)志愿者、社区片警等,把党支部建到网格,把党小组设在楼栋,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和诉求,使党的建设延伸到小区的各个层面。全面统筹引领居民自治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拓宽居民发声渠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并形成及时反馈、逐项办理的常态化处理机制。搭建以“掌上云社区”8个微信大群、53个好邻居楼栋小群、32个自组织群,社区微信矩阵群7695人形成“45万方舆论场”正向引导,线上发布动态信息、征集居民意见,线下匹配居民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实施民情民意“收集、分析、处置、反馈、评价”的“5”来行动闭环机制。
二、“小公约”撬动“大治理”,增强楼道约束力
鼓励居民参与制定社区行为准则,通过居民自知、自觉、自律、自管、自发、自助、自主、自为,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为适应新形式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可度,社区针对楼道堆放、散养犬只等不文明行为,依托“45万方舆论场”、居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议事会等形式发起文明劝导行动,广泛收集建议意见,站位社会、社区、个人等多个层面,分类形成“楼道管理”、“文明养犬”及“禁燃禁放”等16项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有约束力、有活力、有底蕴、居民认可的小区公共空间居民公约。从前期社情民意的收集,到居民代表大会的统一动员,一遍遍逐字逐句修改,再到后期将居民公约张贴在每个楼道,积极向居民们讲解社区居民公约的内容,力求做到居民公约宣传全覆盖,充分激发居民主体意识,让居民公约真正实现楼栋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让居民自治更有章法。
三、“小楼道”汇聚“大和谐”,彰显居民源动力
针对楼道内杂物乱堆放、电动车乱停放、高空抛物等“老大难”问题,社区依托楼栋长与楼栋党员(居民)志愿者,发动居民共治楼道环境,社区牵头与物业、社会组织对接,以特色楼道创建为切入点,打造“楼道涂鸦文化”,自筹推进单元门适老化改造。截至目前共有11个楼道18个单元完成楼道改造,涉及居民458户受益,楼道环境的改善促进邻里间情感沟通,增强楼道居民的归属感和美誉感度。楼道里的邻里情运动会,让楼道内的居民从“陌邻”变成“睦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变成“有事尽管说,邻里好赛金宝”,邻里互助、邻里守望凝聚着邻里关爱大和谐。
四、“小协商”发挥“大作用”,激发治理内驱力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社区围绕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成立“6+X”四邻协商民主理事会,由党组织代表、居委会代表、物业管家代表、专业人士、社会组织、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及“X”居民利益相关方共同确立了“五议三不议”、“议事十条”等议事制度并参与协商,调动居民群众、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区公共治理的积极性。7年来,社区本着精准有效解决社区治理难题的原则,不拘泥于规模和形式,召开社区大协商、网格小协商、楼道微协商,线上协商+线下协商共78次,先后协商如休闲点、老年活动室改造,小区商铺油烟扰民、噪音扰民纠纷等六大类2000余项涉及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的问题。在原有协商模式的基础上,融入全要素治理理念,把组织居民被动来社区协商变为主动前往楼栋、睦邻点协商,把议事送到居民家门口,让居民从“远远看”到“乐在其中”,从局外人、旁观者到采菱先锋,促进社区和谐活力不断涌现。
五、“小项目”凝聚“大智慧”,形成创新自治力
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扩大公众参与,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将“社会人”转变为“有组织的人”。社区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将社区内外文体达人、公益热心人,根据他们的需求、兴趣爱好及特长组建不同的“自组织”,同时引进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形成资源流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目前社区已成立了文体类、公益类等社区社会组织8家,通过服务项目化运作,激发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等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源动力,让居民享受便捷、长效、专业的公益服务。近7年,社区依托翼创社工服务协会、翼助志愿服务协会先后实施16个公益创投项目,范围涉及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社区治理、社区营造、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通过文明养犬、采菱先锋、彩凤讲堂、老有所衣等“小项目”的实施,让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呈现出协同配合、互助互促、相辅相成、自治进阶的“有机体”状态,“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享有”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区治理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
(天宁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