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市邗江区蒋王街道余林社区的青年服务中心,“艺数+”创新工坊内到处呈现着充满活力的场景:来自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李萌,正指导社区居民制作扭扭棒花艺,未来这些作品将通过企业渠道转化为公益资金;同时在这里举行的青年议事会上,15名青年代表围绕延时服务、课程拓展等议题正展开热烈讨论。这是余林社区党委创新打造多“YOUNG”治理模式取得成绩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邗江区把握产业、民生两个发展重心,积极推广“家门口”党建工作法,深化“心服务·邗我办”全领域点亮心愿工程,分区域打造“益企成长、情暖夕阳、红色童心、青春有YOUNG”四大“心空间”,构建从硬件强到服务优的治理格局。针对辖区青年职工、新就业群体占比超过60%的特点,余林社区党委以“家门口党建”为轴心,构建“1+3+N”资源整合体系,通过将青年服务中心作为“核心枢纽”,统筹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资源库,精准对接教育培训、创业孵化等六大类青年人群的需求。余林社区党委书记蒋军介绍,“我们突破了传统的单向管理模式,建立起‘资源募集—精准匹配—效能反哺’的生态闭环,让20余家跨领域单位成为了社区基层治理共同体。”
在邗江互联网产业园工作的张先生对余林社区推行的这一系列举措深有感触,“现在下班就能参加青年夜校,周末还能带孩子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验导弹模型参观,企业还为我们开辟了创业孵化空间。”这种“服务换空间”“服务换活动”的交互模式,成功吸引了社区辖区的笛莎智慧大厦等新兴经济载体深度参与。社区与高校共建的4个工作室,既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也通过作品销售反哺公益事业,让辖区企业主动加入了基层治理“生态圈”。
数据印证着治理实效:今年以来,余林社区党委已累计举办青年夜校、非遗工坊、公益市集等主题活动60余场,服务超3000人次,青年参与率提升40%,满意度达92%。这些成果源于社区紧扣邗江区“一线面对面 服务零距离”工作法,精准对接青年需求,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双向奔赴”转变,真正实现了青年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阵地整合、服务在门口达成。
作为邗江区打造“15分钟青年服务圈”的核心载体,余林社区正以党建联盟凝聚10家重点企业和3所高校力量,孵化出12个创业项目,培育出“即兴戏剧工坊”等特色品牌,让400余名青年在跨界“破圈”中找到归属。这种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楼栋、商圈、新兴企业的创新实践,为破解青年参与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鲜活的“邗江样本”,奏响了资源融合与青春力量的温暖乐章。
(邗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