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三新力量,“厢”约老城美好。常州市钟楼区立足老城厢实际,创新打造“红新·厢约”三新党建品牌,以“红新”强引领、“厢约”聚合力,推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业态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自2024年品牌发布以来,聚焦“领新学”“齐新干”“聚新力”“暖新心”四大行动,覆盖三新党组织83个,党员390名,联动商圈重点企业50余家,解决治理难题150余项,惠及群众超万人次,成为党建赋能商圈振兴的鲜活样板。
思想铸魂“领新学”,让红色基因“活”起来。针对新兴领域“学习惰性蔓延、组织触角悬空、教育供给断层”的症结,积极引导党员变被动为主动,以新思想铸魂补钙。阵地建设全覆盖。依托智汇园党群服务中心、城市党建共享空间等党建阵地,辐射龙城红色驿站等19个“微阵地”,打造“红磁场之家”,实现商圈楼宇、特色街区学习网络全域贯通。学习形式多样化。采用“线上随时学+线下定期教”模式,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线上精选推送公众号百余篇,新思想“一键即达”;线下开展“红主播”实用技能课、新春沙龙等活动,新感悟相互碰撞,覆盖党员超2000人次。成果转化显实效。开展“红新领航 厢约发展”主题活动7次,邀请市委党校专家授课,组织参观澳翰博科技产业园,通过“专家赋能+实地研学”双轨并进,推动三新党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实现理论素养与服务能力“双提升”,为老城厢焕新注入强劲动能。
先锋聚力“齐新干”,让治理难题“破”起来。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商圈管理等痛点,用党建“穿针引线”,推动三新党员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红色物业引领治理创新。以“信托制”物业试点为抓手,从党员联席会到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全链指导物业企业参与重点项目攻坚,推动小区“一本账”、收支“两条线”信义模式落地见效,靶向破解老旧小区“悬空之困”、停车难、环境脏乱等13项“顽疾”,压茬推进五批次26个老旧小区、近83万平方米住宅焕新,将“悬空楼”化作“暖心居”,让“老破小”蝶变“新家园”。志愿服务彰显为民担当。联动三新党组织开展“传承雷锋好精神,垃圾不入大运河”环保志愿服务公益行动,清理河道垃圾1.2吨。新就业群体化身“治理服务能手”,“红网·厢约”党员网约车队推出“金槐护你 遮风挡雨”公益乘送服务,累计发放爱心接送卡百余张,为独居老人提供就医接送、物资代购等暖心服务80余次。结对共建破解发展难题。党政领导“一对一”联企纾困,靶向破解用工短缺、融资堵点等难题28件,点燃商圈发展引擎。国网常州供电公司打造安阳里光储充一体化综合能源站,赋能绿色转型;常州广电置业有限公司焕新亚细亚影视城,重现文化地标魅力;江苏晋陵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深耕季子文化中心,激活文商旅融合“一池春水”。
联创共建“聚新力”,让商圈经济“火”起来。钟楼区不断探索联创共建、中心户等党建共荣模式,叠加资源禀赋,发挥指数效应,真正汇聚起三新力量。新业态深度融入。以“百名网红探百店”点燃流量引擎,通过镜头语言展现老城厢商业活力;召开暖“新”议事会、党建引领老城厢复兴发展座谈会等,引导新就业群体围绕服务阵地升级、商圈业态焕新、小区微改造等议题贡献“金点子”50余条,实现“城市服务者”到“治理合伙人”的蝶变跃升。朋友圈持续扩大。成立商圈综合党委,联合商业街区、重点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党组织20余家,打造“1+5+N”红色体系,推出“党建+商圈”服务清单,提出三大服务体系、十项服务内容,推动“桂在行动”红色议事厅年度议事75起,切实深化党建引领商圈建设。跨领域合作增效。与常州市社保中心、区人社局、交通执法大队等单位共同搭建“凝新聚力”协作平台,通过“夏日沁凉”关爱慰问、职业伤害保障“护新课堂”、工伤预防“安全盾牌”等活动,构建起“党建领航、安全筑基、服务赋能”三位一体守护网,让“城市摆渡人”脚下有保障、心中有温暖。
服务浸润“暖新心”,让新就业群体“安”下来。积极探索劳动技能、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暖心举措,以精准服务增强新就业群体认同感,推动三新群体从“服务对象”蝶变为“治理主角”。常态走访纾困解忧。以“连心桥”机制为纽带,定期与三新党组织开展“面对面”恳谈,围绕支部建设、发展动态碰撞治理智慧,累计收集意见建议68条,靶向破解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32项。2024年,新成立党组织2家,发展党员6名,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暖心服务精准施策。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型商圈,推行友好站台、友好长廊、专属停车区、爱“新”商家等暖“新”举措,联动多部门资源推出惠“新”快办通道、关“新”就业指导、护“新”法律援助等友好服务赋能矩阵,年度受益3000余人次。文化活动凝心聚力。举办“青享老城厢·赴万丈理想”五四主题活动,让新就业群体在思想交锋中点亮青春愿景;推出“巾帼芳华”关爱行动,通过健康讲座、权益保障服务为女性新就业群体撑起“暖心伞”;打造“小楠普法课堂”,用鲜活案例解析劳动权益,为新业态群体织密法治“防护网”。系列举措如春风化雨,既凝聚了“新”力量,更催生了从“陌路同行”到“共建共治”的深层蝶变。
(龚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