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五常两聚”,探索功能聚合、碎片激活、动态适配“三维”创新提升路径,以空间优化推动治理升级,持续推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效能、增亮点、强品牌。
主阵地集成多功能,打造服务“综合体”。按照“标准化+特色化”打造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原则,推动阵地建设从基础保障型向品质服务型转变。规范化设置服务大厅、会议室、舞蹈房、棋牌室等基础功能区,提供事务办理、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核心服务。紧扣党员群众需求,指导村(社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推进设置“好地方·运动坊”“红石榴家园”“港湾直播间”等特色功能区。
边角地巧用微改造,激活阵地“新潜能”。围绕“微更新、大服务”,通过“功能嵌入+服务赋能”,盘活小区“边角地”。利用闲置小屋打造“我帮您”家门口的服务站,定期提供磨刀、缝补等便民服务,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搭建“聚邻角”“善治微亭”等居民协商议事新平台,实现协商议事成效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建成“儿童微乐园”“红色街区”,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文化交流的理想场所。
功能室聚焦需求侧,释放空间“高效能”。实行“一室多用”,建立“时空折叠”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分时复用”“场景重组”实现空间效能倍增。利用棋牌室“午休”、会议室“无会”等“闲置”时段,转变其为助餐食堂、“1+N”服务区域等,提高功能室利用率。实行预约制度,通过可移动隔断墙、模块化家具灵活切换为老年大学教室、亲子活动室、青年创客空间等“全龄友好”场景,形成“全时段响应、全场景适配、全天候开放”的服务新格局。
(陶峻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