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动态

南京玄武区:激活“幸福基金”,兜住“美好生活”

2024年12月18日 17:38 来源:南京市玄武区委组织部供稿

  冬日清晨,家住玄武区太平花园3号楼的王奶奶,用轮椅推着老伴,不用10分钟就到了玄武湖公园。这条短短300米的路,以前可没有这么顺畅。因为小区单元门口有台阶,每次下楼,王奶奶都要大费周折。今年,玄武门街道公教一村社区将太平花园台阶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计划,改造结束后,居民发现原先的台阶不仅被改成了坡道,还加装了便民扶手,搬掉了高龄老人、残疾居民出行的“绊脚石”。 

  一条小小的“幸福坡道” 

  折射的是以人民为中心 

  为群众解难题的民生情怀 

  近年来,玄武门街道党工委聚焦百姓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利益问题,用好用足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平均每年投入近140万元,并以党建共建撬动社会资源,导入志愿服务,切实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兜得住的立马干、接续干,兜不住的找帮手、一起干。”玄武门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说,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把一件件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让幸福暖流遍及老城街巷。 

  精打细算,管住每一分钱 

  今年7月,发生在玄武门街道的一件小事,引来了央视《新闻联播》的关注。台城花园社区的峨嵋路8号小区围墙,因年代久远、梅雨季浸泡发生墙体倾斜。社区牵头召开“台城圆桌会”居民议事会,请来居民代表、物业公司、人大代表、街道相关负责人,各路人马“把脉问诊”,专业机构“开方抓药”,很快形成整改方案。社区利用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对墙体进行了拆除和重建,同时在围墙内侧新建车棚,增设了20个充电桩,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解决了居民停车充电难题。 

  为民服务专项资金是基层社区的“幸福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峨嵋路8号危墙整治,既是玄武门街道践行民生优先理念的真实缩影,也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依托基层议事平台,社区广泛收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在实现专项资金与民生诉求“无缝衔接”的同时,也保障了居民知情权。玄武门街道还制定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严格把关筛选每一份项目计划书,街道纪工委全程介入监督,确保资金使用不违规、项目推进不走偏。 

  大树根小区的管线序化,是专项资金高效利用的另一个典型案例。这个房龄接近40年,有23栋66个单元的老小区,楼道线路凌乱、安全风险不小。但大面积的管线序化,既耗时也费钱。“钱不够,我们就坚持几年干成一件事,一年接着一年干。”社区党委负责人介绍,2022年开始,大树根社区针对“空中蛛网”制定“四年规划”,持续用力,目前累计完成了20个楼栋的整治,明年将如期完成全部“管线序化”项目。 

  年初征集项目、制定明细,年中动态关注、紧抓落实,年末汇总成果、结转资金,近三年,玄武门街道陆续完成了北京东路77号、百子亭36号院、中央路298号等多个老旧小区的新建车棚,加装充电桩等工作,一批又一批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迎刃而解,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持续“加码”。 

  草船借箭,凝聚每一份力 

  地处城市中心的玄武门街道,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口多,群众诉求面广量大。补齐民生短板,光靠专项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但同时,主城社区也有驻区单位多、政企关系近、共建机制活的先天优势。链接“友邻”资源,吹响“幸福哨声”,玄武门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作用,与属地单位协同联动,在资源共享中持续做大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的“基本盘”。 

  最近,峨嵋新村小区5幢2单元的居民,终于告别了煤气罐。这栋年代久远的筒子楼,原本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单身宿舍,居民做饭一直用的是液化气瓶。因为房子楼梯走廊都是木质结构,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社区及时联系产权单位,共同商量改造方案,最终由古生物研究所出资,在楼道内重新布置单元线路,还给每家每户配发电磁炉、炒锅一套,实现气改电。 

  一条荣军巷,浓浓鱼水情。因道路权属分离,荣军巷长期存在车辆违停、消防通道占用等问题。去年,玄武门街道协调驻街部队,实地踏勘现场,推动“百子红”物业全面托管,解决了困扰小区多年的顽疾。今年,社区聚焦巷口岗亭值班费用分担问题,再次与2家权属单位协商,光党建联席会议就开了4次,最终部队以人力支持填补资金空缺,解决了岗亭24小时值守困境。 

  引进“外援”,打好“配合”,以党建共建推动“同城共筑”,玄武门街道以专项资金为牵引,持续扩容“朋友圈”、拉长“资源链”,用一件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实事,擦亮城墙根下的“民生底色”。 

  社区真诚拜访,已经搬迁到江宁的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出资修缮了北京东路71号小区的围墙;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员办事处启动房屋维修基金,对高楼门59号的车棚进行消险整治;联动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拆除堵塞中央路298号消防通道的违建,还增设了大门、新做了坡道……融融暖意,汇成涓流,越来越多的共建单位成为“幸福合伙人”,让群众感知到党的关怀就在身边。 

  见微知著,办好每一件事 

  从车棚翻新到危墙整治,从道路硬化到路灯加装,老城民生诉求,既有共性化的“老大难”,又有个性化的“微心愿”。玄武门街道以先解决问题再说的姿态,致广大而尽精微,聚焦“鸡毛蒜皮”,盘活“犄角旮旯”,把为民服务专项资金转化为居民的“隐性财富”。 

  廖家巷中央路298号老社区的两棵大树下,老人们闲坐休憩、谈笑风生。就在几个月前,居民还总跟网格员反映,遛弯儿累了找不到地方歇脚,想下棋聊天也只能坐在花坛边或长椅上。 

  社区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挖掘闲置空间,围绕花坛新设桌椅,打造居民休闲议事新场所,升级“家门口”的服务。 

  高楼门45号大院、高楼门68号等小区楼栋装上了转角椅,大树根44号楼前打造出景观花坛,美化社区环境;一个个公共空间改头换面,蝶变为嵌入式的小广场……通过“微创手术”,越来越多的“小确幸”在街头巷尾、楼道转角落地生根,凭实力“圈粉”居民。 

  民生实事,既要办到实处,也要常态长效。“新建车棚和充电桩是好事,后期的保障也要跟上。”这是北极西村8—11号车棚改造圆桌议事会上的居民心声。对于已完成的项目,玄武门街道定期实地动态了解使用情况,并动员社区网格员、党员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检修消防设施,清理杂物垃圾,让电动自行车也有个“安全的家”。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为民服务专项资金 

  一头连着民生幸福 

  一头连着平安大局 

  “办好民生实事,必须有再小不嫌小、再难不畏难、再多不怕多的劲头。”玄武门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