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熟市虞山高新区(常福街道)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强化区域化党建思维,整合优势资源,按照地缘相邻、基础相似、产业相近的原则,将小义村、压路机村、光明村、中泾村、常隆村连线成片,打造市级示范带,围绕组织共建、品牌共创、队伍共育持续发力,持续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治理效能,着力打造新时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常福样板”。
以党建引领为支点,凝心聚力共促发展。强化示范带组织建设,成立示范带功能型党委,制定5项年度重点项目清单,召开联席会议6次。依托虞美润助农先锋站阵地,开展主题党日、青少年农事活动、农业技能培训等10余次,提升农户种植技术。落实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网格制度,联系领导下沉示范带23次,动员8名“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示范带建设,推动示范带重点任务清单逐项完成。发挥“海棠先锋”、在职党员等带头作用,依托“先锋领治”小程序,累计发布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9场次,参与424人次。深化党建共建,联合示范带内机关、两新组织、医院、银行等单位开展联建活动45次,解决人居环境整治、燃气用气安全等民生问题58个,惠及群众2100余人。
以良田建设为基点,千亩农田连线成片。启动高标准良田项目建设,对压路机村、光明村、常隆村3600亩农田进行改造升级,通过平整土地、清理老宅基地、复耕荒地等举措,增加有效种植面积201.53亩。完善田间配套设施,铺设低压管道37.66公里,新建改建13座泵站,新建、修整田间道路15.45公里。在此基础上,对自然河道进行整治提升,堤坝加固,提高农田的灌溉和防洪能力,同时开展农田退水生态化改造,实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更加方便大型农机下田耕作,为之后全程机械化、标准化耕作生产奠定“耕”基。
以专业合作为重点,联农带农共同富裕。坚持“村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互联互动,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托管合作、“专业合作社+承包户”运行等模式。以虞美润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将压路机、光明、中泾、常隆四村近万亩耕地交由虞美润统一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发展智慧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做优耕、种、管、收、贮、加、销等“一条龙”服务,放大“虞美润”农业品牌辐射效应。虞美润优先吸纳示范带内农民就业,常年有100多位农民在生产基地工作,年人均增收2万余元。发挥惠康家庭农场、华冠园艺、恒洋澳龙等农业龙头企业作用,吸收周边零散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养殖,带动农民年均增收近万元。
以乡土人才培育为焦点,田间产业百花齐放。建立示范带人才信息库,挖掘华冠园艺姜正之、恒洋澳龙陶胜、虞美润家庭农场宗建东等7位优秀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支持更多农户自主创业。小义村平整荒地腾出地块100多亩,投入300万新建配套农机库,扶持乡土人才宗仁元创办苏州归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学习虞美润经验,推动粮食生产从传统种植向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发展;带领归城月季花种植户参观中泾村天狼月季,在学习华冠园艺月季特色产业网络销售技能后,旺季月销15000多株、销售额达45万元。
下一步,虞山高新区将挖潜力,拓展产业空间布局。持续做好华冠园艺扩容后续工作和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月季花卉产业;启动金家宕项目更新工作,拓展勤川大米、恒洋澳龙、虞山优农产业发展,打造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聚资源,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依托示范带内资源,持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开发生态研学、亲子游乐、采摘捕捞等产品项目,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优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长效长态互学机制,组织开展“村社擂台”“书记讲给书记听”等活动,推动示范带内干部互学互促,以“头雁队伍”提升带动区域连片示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