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积极探索村级发展路径和基层领航队伍建设双管齐下,为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注入活力,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力。
聚焦组织强引领,拓宽发展“新路子”
因村制宜地推动村与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银行等党组织建立27个功能型联合体党委,一村一策制定联合体党委“五联”发展模式。对经济相对薄弱村,重点推行村政联结帮促、村银联动赋能模式,聚合第一书记、金融服务员等力量,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问题47个,发放整村授信农户贷3.7亿余元。对发展要素单一村,重点推行村村联营产业、村企联建项目模式,整合各方土地、资金等优势资源入股,共建标准化厂房、夜市经济等项目10个。对农业特色村,重点推行红色“E”联盟集约发展模式,统筹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需求,依托农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共享式“红色直播间”,帮助企业、农户销售农副产品1.7亿余元,促进降本增效。
聚焦队伍强素质,提升“群雁”“新本领”
每年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开设“书记论坛”,优选发展实绩好、借鉴意义大、各方认可度高的村书记登上讲坛,通过晒成绩、定目标、话做法、谈体会的方式,帮助台下村书记开拓发展视野、启迪发展思路。常态化开展“导师结对帮带”,组织31名新任书记、后进书记与省市“百名示范”“千名领先”村书记、优秀老支书开展“导师结对帮带”,分享基层工作经验、传授群众工作方法。全面推进“雏雁”培育工程,动态储备460名在乡村振兴、带头致富、基层治理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实行专业化培训、实岗化锻炼、项目化考核,形成吐故纳新、细水长流的梯次培养模式。
聚焦机制强激励,激发干事“新动能”
强化发展激励机制,大力实施激励村书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0项措施,把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情况与村书记职级晋升、评先评优、增收奖励等相挂钩,同一乡镇村书记年底考核报酬最大差距近5万元,进一步彰显多劳多得的导向,激发奋勇争先的干劲。强化退休保障机制,将上年度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作为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重要参考,村干部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增长58%,全力解决后顾之忧。强化典型引领机制,在丹阳先锋开设“我和我的家乡”专栏,每年及时宣传一批优秀村书记先进做法和典型案例,强化头雁领航作用,提升辐射带动效应,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