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百姓“说事会”拓宽民意诉求渠道、安装充电棚解决居民乱拉乱接充电问题、织牢“精网微格”为民排忧解难……近年来,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深化网格管理精细化,大幅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呈现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新格局。

党建引领聚合力,打好治理“组合拳”
“咱们村巷道内有棵树长得高大茂盛,树根已经影响到路面……”近日,在洪蓝街道傅家边社区开展的“听听百姓说点事 说出百姓心上事”主题说事会上,党员代表围绕百姓心上事建言献策,社区党总支书记严翔详细记录党员反映的问题和诉求,确保“事事有回应”。“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必须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在他看来,这是收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可弥补基层治理存在的短板。
傅家边社区百姓“说事会”是洪蓝街道基层创新推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也是洪蓝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筑牢社会治理根基的缩影。洪蓝街道下辖12个村(社区),共有党总支12个、党支部92个,划分综合网格57个、专属网格9个。近年来,洪蓝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衔接。
洪蓝街道联合街道司法、综治、12345、城管、交运、市监、综合执法7个部门的党员,成立社会治理党支部和综合行政执法党支部,打通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之间的“断点”。同时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统筹协调辖区村(社区)和部门多元调解力量及资源,积极邀请法官、检察官、民警、司法行政人员、律师等参与调解,有效将矛盾化解在本地。
网格服务精细化,激活治理“微细胞”
村(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延伸的“最后一公里”,是让人民群众感受服务效能与温度的“最佳载体”。近年来,洪蓝街道以“精网微格”为治理新路径,不断强化组织发动、整合治理力量、加强硬件建设,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气象。
洪蓝街道姜家村在原有网格划分的基础上,设立四个网格党群服务站,科学划分网格责任田,创建15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覆盖100户左右村民,网格里有十名联络员,包括公安、检察院、法院、环保、城管、安监等各条口工作人员,民警、辅警驻村服务基层治理,与网格员密切配合,共同化解群众矛盾,实现“基层矛盾不上交、诉源治理更有效”。
深耕“精网微格”,激活治理“微细胞”。洪蓝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划分微网格210个,全面整合综治稳定、城市管理、安全环保、民生事业等职能,开展全要素网格服务管理,对照6大类98条网格事项清单开展巡查,由网格员巡查走访发现矛盾、调处矛盾。村(社区)无法调处解决的矛盾纠纷,按照“吹哨报到”“提级会办”机制,逐级上报,层层推动解决,从而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为民服务聚民心,基层治理提质效
西旺社区凤凰名苑是一个拆迁安置房小区,网格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由于充电设施不完善,不少居民存在楼道内充电、“飞线”充电等问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社区多次入户收集群众意见,实施小区充电设施升级,共安装了22组充电桩220个充电位,既方便居民随时充电,又保障了人群密集区域的消防安全。
做好为民服务是加强基层治理的第一要义。洪蓝街道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近年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开设全科窗口,变“一窗受理”为“一窗办理”,独创“1+12+N”服务体系,构建出“区、街、村、户”四级联动服务体系,开创“政银、政企”合作服务新模式,实现政务服务“零距离”,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最优为民中心”。
创新服务举措,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洪蓝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始终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班子成员落实“三访一包”制度,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处理矛盾。今年以来,共接访、约访、下访人民群众43批次65人次,确保“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探索社会治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洪蓝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