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动态

江苏省国信集团坚持边学边查边改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2023年08月09日 10:5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江苏省国信集团是江苏最大的综合能源企业和重要的金融投资平台,依托资源和功能优势,发展形成了以能源、金融、新兴产业投资为主业,同时涵盖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多元化业务格局。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国信集团聚焦影响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把整改整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切实在检视整改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以“国信行动”谱写主题教育“国信答卷”,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以上率下,检视问题有力有序 

  “当前,集团在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还存在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三个短板弱项。”近日,在问题排查工作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浦宝英直面问题,“我们必须在科技创新上补齐短板、积极作为,切实履行科技创新主体责任,发挥应有作用,为江苏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列贡献国信力量。”

  国信集团全面压紧压实领导责任,引导党员切实把问题排查整改整治转化成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硬招实招。集团党委带头认真开展排查形成党建品牌建设、天然气产业链延伸、新能源项目拓展等问题清单7项,将“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列为专项整治项目并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由集团总经理牵头负责,研究制定三个方面的整改措施,由集团科技创新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作为责任单位,做到每项任务有人盯、有人抓、有人促,确保整改整治扎实有力推进。督促所属企业形成问题清单208项,形成整改措施304项,逐个明确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负责人,49个专项整治项目,形成专项整治措施107个,全力开展整改整治工作,逐一挂账销号。

  三级联动,问题整改有质有效 

  主题教育期间,国信集团严格按照制定的整改措施推进问题整改,召开集团科技创新大会,加强科技创新规划,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和集团2023年度科技创新工作方案,加强科技创新的制度建设,制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坚持对标对表,敢于动真碰硬,集团建立起集团领导牵头负责、集团部门和二级单位推进落实,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体推进的三级联动整改体系,采取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方式进行集中整治,确保每个问题整改务求实效。针对集团“红耀国信”党建品牌建设需要深化拓展的问题,制定具体实施举措,以党建带工建团建,举办职工运动会和“青春向党·红耀添彩”歌咏朗诵比赛等活动。针对集团金融板块新型信托业务发展的问题,所属信托公司持续发力提升标品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慈善信托等新型业务规模和占比,其中家族信托业务规模较上年末增长39%。针对天然气产业发展问题,通过广泛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集团天然气板块发展的战略方向。针对集团当前在建项目较多,需要强化招标规范化建设的问题,进一步健全招标管理和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对具体项目招标的嵌入式监督力度,集团招标管理得到了全面加强。

  为加快推进一批技术攻关项目,集团以国信沙洲、靖江、滨海港六台百万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建设为契机,开展分散控制系统国产化研究,进一步提升安全自主可控水平,实现能源安全“卡脖子”领域的国产替代。

  整改整治,打通发展堵点痛点 

  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喜获核准,成为“十四五”期间江苏省首个获批的抽水蓄能项目;射阳港电厂百万千瓦项目1号机组完成锅炉酸洗;滨海港电厂百万千瓦项目完成2台机组锅炉首根钢架吊装……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国信集团重大能源项目喜讯连连,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推动产业链高端攀升。

  国信集团坚持边整改边提升,边实践边转化,以主题教育纵深推进,激活企业发展动能。各级企业党组织对排查出的208项整改问题和49个专项整治问题,全面推进整改整治。这些问题大到企业发展战略定位、重大项目核准等问题,小到票证管理格式不规范、燃料分布不均等问题,正是由于一个个问题得到整改整治,才推动国信集团上半年在履行能源保供责任,重大能源项目争取和建设上取得了良好成绩。上半年,集团累计发电量3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其中苏晋能源向江苏送电93亿千瓦时,占雁淮直流送苏电量的62%;累计供热558万吨,输送天然气23亿立方米。目前,集团共有在建、拟建的重大能源项目12个,投资总额近1000亿元,投资规模居省属企业前列。

  “通过主题教育整改整治工作,认真解决我们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些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江苏能源保供的主力军,必须不断提高能源保供的能力建设,全力推进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在保障江苏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上充分发挥省属企业顶梁柱、压舱石作用。”集团副总经理丁旭春说。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