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着重在思想引导、能力匹配、跟踪研判等方面下功夫,持续加强干部“下”后跟踪管理,推动干部“下”后有为、“下”能再上。
聚焦“思想导向”,加强教育帮带。针对“下”的干部容易产生“信念动摇、自暴自弃”等失衡心理,落实单位主要领导帮带联系制度,“一人一方”制定个性化帮带措施,及时了解和掌握其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组织部常委部长专门谈,组织部门定期主动谈,党组织书记日常谈,开展思想教育,引导“下”的干部正确看待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其消除思想上的误区,鼓励其重树信心和工作热情。对“下”后意志消沉、工作懈怠的干部,重点通过组织生活、提醒教育等方式,加强政治规矩、党性观念和政绩观教育。去年以来,先后与“下”的干部沟通谈心35人次、提醒谈话3人次。
聚焦“能力导向”,加强适岗安排。按照“人岗相适、科学使用、适度担压”的思路,对“下”的干部有针对性地回炉淬火。结合“下”的干部专业背景、任职经历和岗位状况等重新安排岗位,并进行实质性任务分工,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干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行“一线历练”机制,针对“下”的干部领导能力偏弱、斗争经验缺乏、担当动力不足等问题,个性化安排9人到信访维稳、专项整治、基层治理等重点中心一线继续历练,帮助提升业务水平和落实本领。同时,按照可量化、可考核、有压力的要求,为“下”的干部“一人一岗”定制阶段性“承压”目标任务,激发证明自我的内生动力。
聚焦“实绩导向”,加强跟踪研判。建立全方位立体化跟踪研判机制,对“下”的干部“一人一档”专门管理,每季度一次专题了解,每年一次整体评估,“一人一策”提出可以使用、继续观察、提醒督促、一般不予重新使用等后续使用建议。设置干部“下”后履职表现1-2年“观察期”制度,原则上“观察期”内跟踪研判为主,防止“短期内就上”“无突出实绩即上”。坚持稳妥审慎,全面研判、细致把关“下”的干部改过状态、德才实绩、资格条件等因素,对经受考验、业绩突出、符合条件的“当用则用”,真正让“下”的干部干好了还能“上”。去年以来,已有2名“下”的干部因认识到位、整改彻底、实绩突出,得到重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