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的固网到2G、3G、4G、5G,在推动信息技术迭代的征程上,从事通信研究近30年的张治中从不曾缺席。
1995年,还在重庆邮电大学读研的张治中参与研发出我国第一套No.7信令分析系统。此后,我国第一台GSM网络测试仪、第一台TD-SCDMA网络测试仪、第一台IPv4/IPv6/IPTV测试仪、第一台2G/3G/基站工参测试系统……多年来,张治中多次主导或参与研发出我国通信行业多个“第一台”,为热爱的通信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也因此在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能够同频共振,是人生幸事。”张治中感叹。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张治中团队在上个月通过验收的无线信道模拟器就是我国被“卡脖子”的一项技术。无线信道模拟器是模拟无线信道衰落特性的高端测量仪器,应用于通信标准验证、产品开发、测试和组网全过程,对器件、模型和算法要求很高,研制难度极大。此前,欧美在全世界垄断了这一技术与市场。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无线信道模拟器对于移动通信技术来说,就相当于医生做手术时的手术刀,没有手术刀,就没法做手术。”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张治中深知我国必须在这一技术上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不受制于人。
2018年,张治中开始“攀登”无线信道模拟器这座“高峰”。他坦承,“做这个项目确实压力大,元器件的缺失是最大难题。”关键元器件被“卡脖子”无法购买,其他元器件经历疫情后又价格大涨。如何才能解决这一关键问题?苦思冥想和多次试验后,张治中决定用软件和架构优化的方法来解决。“有的元器件以前本身可以用硬件,也可以用软件,所以我们用大量时间来做算法的优化,从而降低对高端器件的依赖,可供选择的供货商就更多了。”张治中和团队日夜不辍、苦耕不止,每周工作70个小时以上,节假日更是不曾有过休息。持续的努力,最终换来“唯一验收合格的无线信道模拟器”的好消息。
“虽然项目研发很难,但我认为,一个团队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走下去。”当记者问起研发成功的原因时,张治中这样回答,“我们的信念就是能够为国家解决问题,做出我们这代通信人的努力。”2020年,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后,张治中研发我国自主无线信道模拟器的进程进入关键阶段。他发现,在不同场合下,党员往往是最先带头的人,“我想,我们的研发团队更需要党员在前的这种信念指引。”作为团队带头人,张治中当即写下入党申请书,写下自己对党的初心使命,“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到我们的革命先辈。和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行为相比,我们这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今年10月,张治中即将迎来党员转正。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能够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他感到由衷的喜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6月24日,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张治中和同事们一起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炎炎夏日,伴随着宣誓,张治中感到热血沸腾。
“作为一名科研领域的党员,我们更应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祖国的科研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张治中说,他的团队目前正在攻关6G的无线信道模拟器,一旦成功,将可以应用在6G、卫星、航空航天、舰载通信等方面,助力国家成为“新赛道”的“领跑者”。“同时,我们结合南信大的气象优势,围绕国民经济主战场,继续进行‘5G+气象’环境物联与碳中和应用研究,把产品做成行业标杆,勇攀产学研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