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课开讲啦 > 党课 > 讲稿

高校书记校长第一课|江苏科技大学葛世伦: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当兴船报国使命

2021年07月27日 16:27 来源:江苏先锋

 

  编者按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迎接党的百年华诞,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联合开设“高校书记校长第一课”百年党史专栏,在线宣传展示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宣讲党史课程内容,打造可听、可看、可学、可用的党史传播平台,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今天,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葛世伦为大家带来高校书记校长第一课。

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担当兴船报国使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在学校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好党的革命历史,能够让广大党员、师生在红色传统教育中重温党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立足学校实际、守正创新,以百年历程中党的初心使命为根本,追溯党领导下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结合学校鲜明的船舶行业特色,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学党史中不断砥砺学校的初心使命。

回顾百年党史

坚守初心使命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纵观党成立以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对初心使命的坚守犹如一条“生命线”贯穿其中。

  坚守初心使命,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根植于百年奋斗历程之中。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无数仁人志士做过许多努力,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都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致力于引领中华民族改变命运、走向复兴,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坚守初心使命,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大踏步紧随世界潮流,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

  坚守初心使命,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极不寻常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洪涝灾害多地发生,经济发展备受冲击,外部环境风高浪急,来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国际、自然等领域的挑战纷至沓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初心使命感召指引下,带领人民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十三五”圆满收官,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我们满怀信心迈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所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擘画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以及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广泛凝聚和激发到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追溯船舶工业发展史

传承兴船报国赤子情

  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起步于造船、经略于海洋。作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船舶工业具有高度的产业扩展性,有着“综合工业之冠”的美誉。在近两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频频为我国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取得的成就点赞,致敬每一位“大国工匠”。他特别提到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首艘国产航母下水试航、“雪龙2号”首航南极……种种成就刷屏全国人民朋友圈。在中国船舶工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兴船报国的忠诚担当。

  从船舶工业由弱到强、不断壮大的发展史中,坚定社会主义信仰。船舶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我国有悠久的造船航海历史,早在15世纪初,就创造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是到了近现代,炮火战争不断,经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后,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船舶工业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全国主要船厂仅剩20家,职工不足2万人。

  党的历任领导人非常关心船舶工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提出必须大搞造船业,大量造船,建设“海上铁路”。邓小平同志指出,“国际市场有出路,我国造船工业要打进国际市场”“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船舶工业指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江泽民同志为船舶工业题词:“开拓进取、再创辉煌”。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发展船舶工业是很有条件的,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以后,用30年时间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又用20余年时间,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到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指引着船舶工业不断砥砺前行。到今天,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能够设计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适航于世界上任一航区的各类现代船舶,不仅实现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三大主力船型的自主批量建造,而且在舰船、LNG船、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载人深潜器、非船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历史突破。

  可以自豪地说,从曾经的“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从昔日的“有海无防”到如今跻身世界前列的海上力量,中国船舶工业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到领跑的发展之路。船舶工业的巨大发展,最能激发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爱国心,也最能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光荣正确,最能诠释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优越性。

  从与船舶工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办学实践中,继承兴船报国基因。江苏科技大学的前身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是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50余年前,上海船校从上海西迁至江苏镇江办学,50余年来,校名有更迭,校址有变迁,但不变的是学校始终坚持与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鲜明的船舶行业特色,始终坚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兴船报国的家国情怀。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注重将兴船报国的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涌现出航母、核潜、大型驱逐舰、LNG船、豪华客滚船、邮轮、极地邮轮总建造师、总工艺师等一大批行业精英。学校校友何江华带领团队先后参与了LNG船这一“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多种船型研发设计和建造,使中国LNG船的建造技术从无到有,进而在最短时间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船舶行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主动为促进船舶海工产业发展作贡献。学校参研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推动了我国疏浚技术、装备产业和应用体系的跨越发展。2020年学校参研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辽宁号”“山东号”航母、“天鲲号”挖泥船……这些大国重器和高精尖船舶海工装备中,都有江科大师生和校友的参与,都凝聚着江科大人的心血和兴船报国之情。

践行初心使命

培养“船魂”特质人才

  对江苏科技大学而言,初心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使命,就是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船魂”特质的一流人才。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乘势而上,持续进位争先,到“十四五”末,学校要初步建成国内一流造船大学;到2035年,学校要全面建成国内一流造船大学,奋力争取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进入一流学科行列。

  践行初心使命,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随着国家加快海洋开发和利用,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把“船魂”精神贯穿育人全过程,把好人才培养方向,将爱国、立德注入学生心灵。要以“船魂”精神引领“课程思政”,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实施“课程思政聚合行动”,切实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船舶,兴船报国。学校将进一步弘扬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与行业区域融合发展之路,始终保持鲜明的船舶特色,坚持为船舶行业培养具有“吃得了苦、扎得下根、聚得齐心、干得成事”江科大特质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性人才,赓续历代江科大人所凝结的鲜明船舶情结。

  践行初心使命,教师要争做“四有”好老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应当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要不断增强教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践行初心使命,学生要争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时代新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广大青年学子要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在祖国的蓝天碧海中放飞自己的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劈波斩浪,驶向深蓝。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不懈奋斗中书写。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更需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加油干,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中彰显“船魂”精神、展现江科大担当。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