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观点

从群众脸色看政绩成色

2025年08月20日 11:1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评价干部政绩,既要看上级的客观评判,还要看群众的真实感受。现实工作中,少数干部热衷于走“上级路线”,落实上级指示态度坚决、立说立行,解决群众急难问题却趋易避难、推诿拖沓,甚至干出只想讨领导欢心、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这种“只唯上、不为民”的倾向,必须予以纠治。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领导干部干得怎么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践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对群众满怀亲情、满怀尊重、满怀信任,干工作多考虑群众需不需要,少琢磨上级加不加分。坚持问需于民,经常主动走出机关门,在走街串巷、闲聊家常中及时掌握矛盾最普遍、意见最集中的民生问题,真正让群众的“心上事”成为干部的“上心事”。坚持问计于民,自觉拜群众为师,善于汲取群众智慧,发挥好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将群众智慧和基层经验变为更加符合实际、更受群众拥护的民生政策、民生项目、民生实事。坚持问效于民,及时向社会公布干部考核工作的内容指标、评价方式等,积极拓展畅通领导信箱、百姓热线、网上留言等群众评议渠道,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充分吸收意见,认真整改问题,从群众脸色看政绩成色。

  造福于民的业绩不是喊出来的,唯有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以好业绩赢得群众好口碑。在“干”字上下真功,聚焦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千方百计解决就业、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做“民生琐事”、多搞“雪中送炭”,以干部“辛苦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在“实”字上下真功,聚焦群众期望和工作落实的差距所在,出台完善针对性的措施办法,坚决不做违背发展规律和群众意愿的事。在“导”字上下真功,坚持既做群众“学生”也做群众“先生”,及时洞察群众思想动态,做深做细民生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让群众更好理解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循循善诱地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行动自觉。

  群众满意是对干部政绩最好的褒奖。要引导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努力干出符合党和人民需求的实绩。强化教育培训,把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用好优劣典型,加强案例教育,帮助干部站稳人民立场。提升服务本领,有计划地安排干部到实际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听真话、摸实情,在实践磨砺中提高联系服务群众、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优化考核方式,少坐在办公室听报告、看总结,多把“打分表”送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深入了解基层和群众的真实评价,全面历史辩证地分析上级“打分”和群众“评议”情况,努力考准考实干部政绩成色,把那些对群众有感情、群众工作有办法、为群众干实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真正实现用群众评议赢得群众满意。

  (王鑫 发表于中国组织人事报)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