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记载,万历年间,袁宏道任苏州吴县知县,为化解当地衙吏办事故意拖沓、百姓长时间滞留县城的现象,大力整顿官吏作风、推行便民措施,最终百姓在县城吃一顿饭的时间,事情就可以办结,当地百姓将此转变形象称为“升米公事”。
明之苏州,素称难治。袁宏道坚持民本思想,轻徭薄赋、征税除弊,简化办事手续,革除腐败现象,被朝廷推广为“吴县经验”,由此观之,“升米公事”的根本目标是解决好问题。袁宏道之所以获得称赞,关键在食“升米”间办完“公事”,不拖不推、务实高效。对今日党员干部改作风、抓落实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这与我们党倡导的“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和方法,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就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看准了就抓紧干”等工作要求。“马上就办”的事情往往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迫切需求和热点问题,是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的直观反映,以此为突破既能找准问题的发力点,也能更好凝聚广大干群的共识,形成推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抓落实的本领,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把握工作主动权,结合问题实际制定落实具体可行的方法举措,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揆诸现实,少数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甘于“混日子”“打太极”,习惯“模板化”回应、“软钉子”办事、“走程序”拖延,工作能推就推,问题能躲就躲,群众能应付就应付。凡此种种,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危害群众利益,必须坚决纠正。当前,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任务艰巨而繁重,更需要“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工作常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最集中最迫切的问题矛盾,拿出科学有效的思路举措,果断出击、抢占先机,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抓落实必须认识和把握规律,有想干事、能干事的过硬本领。党员干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要练就看穿问题的“火眼金睛”,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改革事业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贯彻落实决策部署意图和落实举措,在认真分析地方发展问题实际基础上,深入群众一线察民意体民情,因地制宜探索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要有“坐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扛牢担当,注重自身能力提升,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及时更新思想观念,补齐素质短板,坚决反对“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缩手”的躺平懈怠行为,用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问题风险的不确定性,不断回应好人民关切、解决好人民诉求、实现好人民愿望,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张根袁 发表于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