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观点

解开基层负担之“铃”

2024年07月10日 11:1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形式主义的根源是政绩观错位,为基层减负必须从思想深处发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近年来,困扰基层干部的“APP打卡”减少了,会议、通知简短了,村委会的“牌子”也精简了,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必须深挖根源、找准症结,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形式主义的根源是政绩观错位,为基层减负必须从思想深处发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基层负担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上级是政策施令者,基层是政策执行者。有的上级部门习惯以属地名义,把自身职责范围之内的任务转嫁给基层,名为压担子,实为甩包袱,导致“小马拉大车”问题。有的上级部门急于出成绩,喜欢搞花架子,致使基层东奔西跑,做了许多无用功;有的害怕担责,习惯装样子,不是过度留痕,就是填表造册,以会议落实会议;还有的盲目铺摊子,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把一时的政绩变成基层长期的包袱。事实表明,上级机关政绩观错位,是基层负担过重的重要根源。解铃还须系铃人。要从思想源头抓起,推动各级部门树立正确政绩观,严防贪功动向,消除唯上不唯实风气。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关键环节,为基层减负要找准落脚点,围绕“简化工作、提升效率”这个关键,做好“减法”,合并“同类项”,推进简政放权,优化部门数量,减少不必要的督查、考核,精简会议和文件内容,把中央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落实到位,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解放思想,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材料表格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基层减负还须注重提效能,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完善人才激励制度,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更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把为基层减负当作一直的事,而不是一时的事,防止不正之风卷土重来。要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明确责任清单,填补制度漏洞。要坚持实事求是,工作部署不能追求“上下一般粗”,盲目照搬经济发达地区经验,必须因地制宜、符合实际,让基层能干事、干成事。

  (王旭明 发表于中国组织人事报)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