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观点

涵养塑造君子人格

2024年05月17日 10:4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共产党员要凝聚群众、赢得民心,不仅要坚守党性矢志为民,还要提升人格力量、彰显人格魅力,将党性修养与人格培育相融合,以高尚人格赢得群众拥护,力当堪当重任的先锋模范。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君子、仁者或圣人,一直被视为社会个体的理想模范。君子人格即君子之风,被视为为人的标准、行事的范本。春秋以降,历代儒学大师在遵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修养理念的同时,也尝试提炼带有个人特色的理念和方法,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就是其中代表。谪居贵州龙场的他写作《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以“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四事相规”劝导诸生,成为对求圣之道也即君子之道的深刻总结,是“阳明心学”的精华之一。新时代党员干部可以从“阳明心学”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中借鉴党性修养之法,将君子人格的塑造培育视为终身追求,努力实现党性与人性相互融合、协同提升。

  重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无论是官居庙堂之上的顺境,还是贬谪蛮荒之地的逆境,王阳明都始终立志成圣。王阳明时刻牢记并践行圣人君子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最终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达到圣人的高度,被梁启超誉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半圣人”之一。共产党员应与君子具有同等追求,不仅人格品质要以君子为修养目标,更要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确立事业目标和价值追求,在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的征程中锻造君子人格、做出无私贡献。

  勤学习。王阳明早年就有立志成圣的理想抱负,但一直苦于找不到满意的路径。1489年,18岁的王阳明从江西南昌返回浙江余姚途中经过上饶,特地拜见大儒娄谅,求教成圣成贤之道,后者谆谆告诫“圣人必可学而至”,令他豁然开朗,从此潜心求学、明心见性,终于悟道成圣。勤学苦练,是党员干部锤炼品格、增强本领、战胜挑战的秘诀法宝,要把学习作为爱好追求和生活方式,努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锻造新时代的君子人格。

  能改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君子“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有一次,王阳明带着弟子们到山谷游玩,发现此地风景秀丽,令人赏心悦目,不由得感叹道:“如果能在此处建屋讲学,该有多好啊!”有个弟子当即告诉他,此处田地属于一个老农,前几天老农曾因生活困难打算把这块田地卖给您,但是您以“君子不能乘人之危”而拒绝了。王阳明听后十分懊悔,但随即又觉察这个念头不对,遂找了一块石头闭目而坐,沉思默想。过了好久才重新站起来,说:“这是私欲在作怪啊。我刚刚将私欲克除了。”王阳明能自省自察、祛除私欲、保持良知,以不谋私利、克己奉公为准则的共产党员更应时刻保持警惕,常态化检视自身言行,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及时纠治扫除不正之风。

  勇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在王阳明看来,与朋友相处,既不能明哲保身,对他人缺点错误视若无睹,也不能直来直去乃至反目成仇。因此,他建议朋友之间,应该“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即秉持忠爱之心,心平气和、耐心委婉地指出错误、分析事理,使朋友心有所感、思有所悟、行有所得。共产党员是志同道合且有共同理想的朋友,更应坦诚相待、互促共进。我们党三大作风之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君子“责善”之道的升华,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则是将“责善”进行了组织化和制度化。党员干部要大力倡导并践行“责善”之道,形成坦诚相待、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营造相互砥砺、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上饶市委党校副教授 王洪春)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