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化,外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党员群体不断壮大,一些在此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党员在转接组织关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亟需重视:
一是“关系”转接难。一方面大部分外资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无法接收组织关系;另一方面该类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且囿于购房压力,大部分外地毕业生党员选择租房,住所更换频繁,单位所在地党组织和居住地党组织管理不便,主观上不愿接收其组织关系。
二是“挂靠”现象多。大部分外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党员因上述原因不得不将组织关系转到父母户口所在地党组织或人才服务机构党组织,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常住地距离党组织较远等原因,极少参加党组织生活,仅仅交一下党费,党组织鞭长莫及,无法对其开展正常教育管理。
三是“失联”风险高。部分外资企业就业毕业生党员处于职业过渡期,工作、居住地点跨市跨省变动频繁,接收其组织关系的党组织难以及时掌握其动向,加之部分党员对组织关系转接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及时转入、转出组织关系,有的长期把组织关系介绍信放在手上,变成“口袋党员”,数次更换工作、居住地点后,往往逐渐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成为“失联”党员。
建议,一是积极推进外资企业党组织建设,在工业园区设立党员服务中心、联合党支部等,提供党务咨询、教育管理、转接组织关系等服务。二是高校党委组织部门应积极与毕业生党员就职的外资企业所在地党组织或毕业生党员实际居住地党组织沟通联系,尽量将此类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到工作单位所在地或居住地党组织,方便就近管理,避免“空挂”在其父母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三是接收此类党员的党组织应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创新教育方式,定期谈心谈话,保持沟通联系,同时建立党员数据库,完善其个人、父母、家庭、亲属等信息,定期排查、动态更新,防止“失联”。
(杨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