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江苏省推出的重点电影项目《桂香街》已于全国公映。影片讲述了全国劳模、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许巧珍在居委会主任的岗位上,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点点滴滴,展现了新形势下基层工作者爱岗敬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优秀精神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尚情怀。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在感动于许巧珍伟大的同时,更值得我们深思、学习与共勉的是,像在许巧珍这样的基层工作岗位上的共产党员有千千万万,但怎样又都能像许巧珍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经典呢?
牢记初心使命,树立坚定信念。初心如炬,使命如山。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初点燃的光明之火,既已点燃将永不熄灭。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之上的。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结合实际,聚焦主题主线,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切实搞好主题教育,让自己真正懂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蕴含的深刻哲理。常思百姓疾苦,常谋富民之策。党员干部应想群众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到心中最高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拜人民为师,勤于向人民群众“求取真经”。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不能忽视自身政治修养的提升,要自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从80后白发干部李忠凯到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从“人民教育家”于漪再到中国“核司令”程开甲,他们为我们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信念与信仰。初心使命和信念信仰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唯有牢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不断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才能始终与人民群众“手牵手、心连心”,才能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活力与蓬勃朝气。
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骄。”伟大梦想不是喊得来,等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当下,不乏基层党员干部,甚至是党政领导干部,存在工作不主动不负责,作风拖沓、效率低下,漠视群众、推诿扯皮现象,有的热衷“自我设计”,醉心于“晋升路线图”,总想找关系、“接天线”最好“一年一个岗”,有的避实就虚,追求显绩,喜欢“锦上添花”等,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严重违背了共产党人的职责使命。积极营造风清气正、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显得尤为必要,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党政领导干部更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把绝对忠诚作为基层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作为共产党人队伍建设的政治本色,作为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在把握自身准确定位的同时勇挑重任、实干担当。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期当有新作为。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共产党员,在强化责任意识的同时,还应激发实干担当的精神。干部是要干事的,正如军人打仗一样,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善不善干事,能不能成事作为新时期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要求凝练为6个字:忠诚、干净、担当。忠诚是前提,干净是底线,担当是关键。由此可见,唯有保持“李云龙式”干部那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勇于发挥泰山“挑山工”的实干担当精神,敢于啃“硬骨头”“碰难事”,善于发扬“亮剑”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实干苦干、敢抓敢管,才能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才能激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意识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