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亚健康”,本指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些许功能发生改变的一种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地带。近年来,各地挖掘选树了一大批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先进典型,同时也严肃查处了少数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后进分子”,但介乎两者之间还存有一些“亚健康”型的村居干部,突出表现为“四不”:境界不高,眼盯乡镇党委换届“三类人群”进班子、年功津贴等制度红利等,功利思想严重;小节不守,抱有“警而不戒”心理和“舍我其谁”心态,履职中不重细节,生活上不拘小节,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服务不优,发展思路不清晰,履职承诺不兑现,乡事村情不掌握,时有落实政策选择变通,发放奖补优亲厚友等情况;担当不足,先行先试的动力不足,遇事讲困难、干事谈条件、出事找理由。
对于“亚健康”村干部的使用主要纠结在:一旦弃而不用,既担心他们是镇村“能人”,有一定工作能力、群众基础甚至家族势力,可能引发基层矛盾;同时也损害了我党从基层选拔干部、培养干部的体系;此外受农村“空心化”等因素影响,村居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可能会出现短时间无人可替的尴尬。一旦用而不弃,让有瑕疵甚至屡受处理者依然在职,削弱了纪律刚性权威,容易产生用人导向的误导,进而影响基层政治生态。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党激浊扬清、团结同志的一贯方针。如何让“亚健康”村干部有效转化、呵护党的肌体,需要各级党委如“及时雨”般地“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做到耳提面命、时时提醒。
一是注重党性唤醒。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开展手抄党章党规、学唱准则条例、上好支部党课等活动。用好正反教材,挖掘铁军精神、恩来精神等党性教育“富矿”,建好党性教育基地,用好先进典型“活教材”,开展实境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拍摄村干部违纪违法警示片,编印忏悔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性教育击中痛点、触发泪点,激活党性意识和宗旨理念,让纪律和规矩意识深植心底。二是注重考核激醒。出台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立足人、财、物三个核心元素,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严格按图索骥、规范操作、阳光用权。创新村干部“评星定级”考核制度,建立村居干部“成长纪实平台”,如实记录履职状态、工作实绩、道德修养、家风家规、邻里关系等,运用无量纲化计分法,实行强制排序,用考核指挥棒约束履职作为和日常行为。三是注重谈话点醒。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实施点醒预警纠正机制,重点对存有苗头倾向、受到组织处理、身处重要岗位等三类人群及时谈话点拨,坚决做到“四个必谈”,即有信访反映的必谈、有苗头倾向必谈、有轻微违规必谈、受通报批评必谈,不让问题延期,不让处理滞后,把管理挺在处理之前,把纪律挺在法律之前。四是注重纪律警醒。要不断畅通反映渠道,综合运用微信等新兴媒体,形成全方位监督机制。定期对村长、所长、站长等基层“小五长”实施全身“体检”、全息扫描,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问题,要进一步延伸查处深度,注意“挖出萝卜带出泥”,对虚报冒领、截留私分等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危害地区发展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绝不姑息迁就。(许志相 刘 明)
(编辑:徐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