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国家生态村、全国敬老模范村、中国农业公园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村标兵、江苏省最美乡村、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苏省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等近百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加快流转,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要求,开展农村党建工作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开拓创新。多年来,蒋巷村党委带领党员群众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三农”政策,积极探索符合乡情的科学发展之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工作方法,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一工作法被称为“乡情工作法”。
一、基本内涵
“乡情工作法”着眼农村工作实际,顺应农民致富需求,兼顾农村乡土风俗,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要务,把共同富裕作为目标追求,把率先争先作为精神动力,凝聚力量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要义是,紧贴村情善谋发展,满怀深情善待百姓,顺应民情善聚民心。“乡情工作法”在推动发展中强核心,在改善民生中聚民心,在密切党群联系中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二、主要内容
一是紧贴村情,统筹兼顾抓发展建强村。坚持从村情实际出发,创造性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统筹利用资源,协调产业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
“三业互动”推动协调发展。统筹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次产业发展,通过提升农业产业层次以农哺工,在工业经济发展后又以工业反哺农业,进而做大做优做活“农”字文章,开拓以新农村考察游、生态农业乡村游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业,形成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协调发展格局,实现了“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目标。
“三集中”推动集约发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科学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有序推动农田向能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工厂向园区集中,着力打造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蒋巷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四园一基地”,推动效能发展、集约发展。
“三项工程”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坚持保护耕地,每年投入资金实施退宅还田、死浜填土、还耕种粮等工程,通过推倒小土窑,平整老宅基,拆除旧村巷,做到工业发展,土地不减少,并为长远发展留下空间。
二是满怀深情,因人制宜抓共富惠民生。坚持把群众当亲人,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走共同富裕之路。
让群众致富有岗位。针对村民自身实际,提供相应就业岗位或创业资源。宜工则工:对适合在企业工作的村民,介绍到常盛集团就业。宜农则农:将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宜商则商:村里统一建成一批三产房,提供给愿意经商的村民,并帮助解决流动资金。宜副则副:对有养殖特长的村民,提供养殖场地,从事养鱼、养鸭等副业。宜重则重:对文化较低、身强力壮的村民,由村里介绍从事修桥、铺路等工作。宜轻则轻:对年老体弱的村民,提供绿化管理、清洁卫生等公益性岗位。
让群众生活有保障。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暖心事,使村民过上又富又安的好日子。住者有宜居:利用村里集体积累,分两期建设农民新村,半价提供给村民,配套建设学校、剧场、商贸街、活动中心等设施。老者有颐养:村里男满58虚岁、女满55虚岁以上老人按“老”取酬,统一提供优质口粮,建造老年公寓,免费提供给老年村民居住;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对共同生活的每年给予奖励;全村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学习有奖励:幼儿园全免费,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品学兼优者发放奖学金,考上大学、考上博士或出国留学,另有“重奖”。看病有优惠:农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分担部分由村集体补助缴纳,看病除享受合作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报销外,个人承担部分村补助50%—60%,大大减轻了村民的医疗负担;社区医疗服务站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每年免费为村民健康体检。
三是顺应民情,文化引领抓民风促和谐。坚持把党旗引领和顺应民意相结合,用先进文化培育乡风文明,走文明和谐之路。
以文化培育人。把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程的“重头戏”来抓,成立“农民读书协会”,自办广播电视信息窗栏目,每天免费开放图书馆,每年开展读书学习先进家庭评选活动。倡导“三守”(守法、守约、守信誉)、“六爱”(爱党、爱国、爱村、爱亲、爱友、爱自己),开展“崇尚文明、告别陋习”、“清洁庭院、清洁河道、清洁村庄”等主题实践活动,实行村规民约奖励制度,规范村民日常生活行为,推动形成文明新风尚。
以民主凝聚人。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重大决策及时向村民大会通报。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财务公开,落实村民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村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以示范感召人。村党委书记常德盛自担任书记起,就立下 “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的“三不”规矩,对自己在常盛集团的1000万元股份分文未取,至今仍住在三间平房里。在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感召下,蒋巷村党员干部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带动全村形成了人人敬业乐业、个个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启示
“乡情工作法”来自农村、扎根基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是一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法,具有深刻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一是推动农村发展不能只顾埋头苦干,更要科学谋划。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发展任务繁重,创业条件艰苦,离不开苦干实干,但不能“只顾埋头拉车,忘了抬头看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制高点,着眼产业布局、土地集约、生态保护,长远谋划,统筹推进,才能走对路、快发展、有奔头。二是农村党员干部不能只顾自己富,更要带领大家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要体现在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本领上。只有不断满足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群众才会由衷地说党员干部好、共产党好。三是致富农民不能只顾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建设社会新农村不仅要生活宽裕,还要乡风文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着眼物质精神双富有,着力用先进文化发展人,用现代文明提升人,大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农村才会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农民才会更加幸福,农村才会长治久安。
(编辑:徐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