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观点

探索城市核心区域党建转型之路

2014年08月25日 09:52 来源:南京市玄武区委组织部

  2009年1月,李源潮同志视察南京市玄武区徐庄软件园时,题词寄语“抓住机遇、加快建设中国软件名城”,为徐庄的开发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玄武区以转型提升为主题,坚持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高端商务、文化休闲等产业集聚区,实现增加值占全区总量的70%,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去年以来,针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大量向各类园区、商务楼宇、特色街区集聚的态势,玄武区紧盯社会结构调整的新动向,积极探索开展产业社区党建,从完善组织架构、整合工作资源、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等方面,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探索产业社区党建现实意义

  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中的一块新领地。正如中央在2012年3月21日全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非公企业党建具有很强的开创性、探索性,既要运用传统领域党建工作的经验,又要针对新的特点进行创新。”开展产业社区党建,就是将产业集聚区作为社区来研究,发挥区域化党建优势,更好地整合资源力量,服务两新组织和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更好地破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题,推动党组织党员有效发挥作用;更好地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产业社区党建在强化党的核心地位上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就是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作为南京市中心城区,玄武区切实发挥城区功能完善和产业基础雄厚的综合优势,强化项目带动,做大产业规模,经济发展呈现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66亿元。以徐庄软件园、科创特区、钟山生命科学园等园区中山路、1912等特色街区及总部型商务楼宇为代表,形成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和高端商务商贸四类主导产业,突出软件研发、物联网与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数字文化和生命科学五类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共引进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规模企业80家,预计完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21亿元。近年来,在新兴产业、高端商务和文化休闲等产业集聚区内服务要素集成、高端产业集聚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和积累的发展能量持续释放,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总是各自为阵,存在公共服务不足、人才集聚难、社会管理难等问题,园区内难以形成相匹配的“软实力”。在加快推进高端人才集聚、高端项目引进、高端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围绕“把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建设成为党建高地”的目标要求,运用统筹、合作和创新的方式,着力提升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借鉴居民社区党建工作的成熟经验,开展产业社区党建工作从园区到社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体现出浓厚的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既是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拓展深化,也是对传统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丰富创造性地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两大领域的有效整合,为玄武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标志区铸就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产业社区党建在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上取得新突破产业社区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园区,它的主体不是冷冰冰的厂房和机器,而是一大群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创业团队徐庄软件园坐落于紫金山东麓,区位独特、环境优美,是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软件产业基地。目前签约企业231家,形成软件研发、IC设计和物联网、数字文化、电子商务和生物技术五大主导产业,苏宁电器、先声药业、智达康等代表性企业纷纷入驻,园区培育和引进国家“千人计划”X人、省“双创”人才X人、省“333工程”人才X人、市“321”人才X人。在高端科技企业、高端人才、高端资源荟萃的园区开展党建工作,就要通过加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投入,以企业为本、以人才为本,更好地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党管人才,推动各项招才引智政策整合联动,增强高端人才创业信心,形成人才集聚与企业发展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以党建为媒介,整合行业力量,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信息、产业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目前,玄武区已形成两大产业社区中山路国际名品街区联合党委,建立由德基广场党建服务站、凯润金城党建服务中心、华利国际党建服务中心、汇杰广场党建服务站组成的党建架构,以“大党委”、“大服务”、“大合作”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良性互动;徐庄软件产业社区党委,按属地和行业划分,成立4个联合党组织和5个行业党组织,覆盖非公企业党组织26家,服务党员720多名。产业社区党委园区当社区、企业当家庭、员工当家庭成员,围绕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员工的工作发展、休闲娱乐等不同层次需求,完善居住、商业、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并引入社会力量,创新运营模式,构建面向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员工全面服务体系

  产业社区党建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上取得新成绩园区党建不能就党建抓党建始终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党建创新引领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力。开展产业社区党建,园区移植传统社区的“委、企、站、办”工作模式推广“公共参与、人际互动”的工作理念,推动企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徐庄软件产业社区党委从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为企业搭建信息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去年以来,针对小微企业反映市场紧缩的问题,组织10家较大企业与30家小微企业开展“牵手同行”活动,实现抱团发展。如先声药业帮助结对的加成科技公司积极拓展业务,促成该公司与正大天晴医药集团签订为期5年的内部管理系统的维护协议。在苏宁集团的倡议下,今年30多家企业积极响应产业社区公益服务月活动。中山路国际名品街区联合党委在走访企业过程中,得知许多企业员工午餐没有固定就餐地点,先后几次上门协调,在互利双赢的情况下,由三锅演义餐饮公司在打八五折后主动解决员工午餐问题,目前就餐人数达100多人,为四家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受到企业好评。实践证明,产业社区党组织整合了区域优质资源,用统筹的方法提高了有效性,用合作的精神促进了党建工作优势的高效发展,有效促进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的交流合作。

 

  二、科学设置产业社区党建工作组织架构

  以“产业社区党委”为龙头,着力抓好“两个覆盖”工作党委是产业社区的领导核心,负责“企、站、办”的协调运转,并根据入驻企业的情况,扎实推进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扩大组织覆盖。在两新组织单独组建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组建一批行业党组织、片区党组织和网格党组织。徐庄软件产业社区党委建立了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数字文化等5个行业党组织和研发一区、二区等4个片区联合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建设与园区开发建设、产业发展相衔接。如集成电路行业党总支现有3个独立党支部、1个联合党支部,覆盖企业20多家,集聚了南京80%以上的民营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强化领导力量。推行“专职委员+兼职委员”的产业社区党委(总支)体制。书记由园区、街道党工委负责同志担任,专职委员由企业党组织书记担任,兼职委员从科技、工商、地税等与两新组织发展联系密切的部门以及物管公司、区内大单位的党员干部中选聘。通过组建“产业社区党委”打破传统“企业党建企业抓”的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企业党建一起抓”的良好局面。推行双重管理。针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在园区、党组织关系不在园区的特殊情况,坚持属地管理与组织关系隶属管理相结合,主动将其纳入产业社区党委管理服务范围,有效防止了“两不管”现象,提升了产业社区党委在这些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中的影响力。

  以“一会一站一办”为平台,助推企业发展产业升级针对园区企业集中、人员集聚、对发展环境依赖性比较大的特点,创新搭建“三大”服务平台,强化“零距离”全方位服务营造“家”的环境。建立“企业联合会”促进企企协作。产业社区党委牵头,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猎头公司合作,为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平台、风险投资、人才引进、上市培育等服务;指导推动企业联合会(议事会)发挥沟通协作职能,引导同一产业中的企业错位发展、抱团发展和梯度发展。如徐庄软件产业社区集成电路行业党总支带领20多家企业抱团参加知名展会,完成科技部“国家科技合作基地”验收,得到国家工信部、科技部的肯定。中山路国际名品街区联合党委通过党建服务站下设的“新街口地区商务商贸业人才协会”,积极协调凯润金城与德基广场错位发展,取得良好效果。设立“公共服务站”,强化综合服务。公共服务站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亮牌服务、一口受理、首问责任”等标准化服务制度,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社保、科技、人才等60多项服务。徐庄软件产业社区内,由公共服务站牵头,加强与公交公司、超市、网球中心、图书馆等合作,邀请业化、社会化团队进驻,为企业员工的学习、生活和娱乐休闲等提供服务。成立“综治办公室”营造和谐环境。整合“党群共建”的资源力量,组建产业社区综合治理办公室,推动“薪酬集体协商”、“劳动关系三方合议”工作,解决员工关注的环境、劳保医保等问题,对家庭困难员工实施及时补助,为企业发展提供和谐安全的环境。

  “五型党组织”创建为载体,创造员工宜居宜业环境以增强广大员工认同感、归宿感为目标,加强两新组织和产业社区文化建设。针对一些企业党务工作不足的现状,产业社区党委组织开展“助推发展型、和谐稳定型、文化指引型、招才引智型、爱心助困型”五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为企业开展党建活动提供“菜单式”服务,进一步提高非公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围绕创建“助推发展型”党组织,开展“争当研发标兵、争创一流业绩”双争活动和“学一流技术、创一流产品、争一流业绩”等主题活动,博兰得科技公司由党员骨干组成研发团队,仅四个月就开发了世界领先的微量电容传输电能的隔离技术,被评为“省中心企业专利新产品”;围绕创建“和谐稳定型”党组织,定期举办法律咨询进企业活动,指导企业制定落实家属接待日、员工收入增长计划、困难员工帮扶、突发事件慰问、每年休养旅游等制度;围绕创建“文化指引型”党组织,徐庄软件产业社区创办《徐庄报》、打造“印象徐庄文化墙”制订《魅力徐庄文化建设标准化体系》,定期举办羽毛球、歌咏比赛、技能大比武等文体活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围绕创建“招才引智型”党组织,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海归博士徐庄行”、“百名专家牵手徐庄”等活动,建成 321人才公寓和人才会所等载体,为企业招才引智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围绕创建“爱心助困型”党组织,开展“牵手行动在社区”等活动,发动企业有能力的党员为社区困难群众和企业困难职工提供爱心服务。过开辟社区文化墙、创办文化报、制订文化公约和定期举办文体比赛、技能竞赛等活动,把发展目标、共同愿景、精神理念内化为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动。同时,发挥大企业、成熟企业重视文化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文化交流机制,帮助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培育发展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以“信息化,一体化”为手段,彰显产业社区党建活力。根据企业党员和员工普遍年纪轻、学历高、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的特点,着力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吸引力和时效性。一方面,设立“徐庄在线”微博、“愿景徐庄”等网上平台,开通“徐庄虚拟电视台”,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的动态信息和企业党建工作情况,了解党员的心声和需求。企业党组织依托QQ群、飞信等形式,为党员搭建互相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针对单个企业党组织党课教育“专家请不来”、“时间排不开”、“活动没氛围”的现状,全面推行“联合大党课”制度,采取统一制定计划、统一聘请师资、统一安排地点与自选课程、自选时间、自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非公企业党课教育的组织化程度和吸引力,力求为党员所欢迎、企业所需要。

 

  三、产业社区党建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产业社区党委的成立,是新形势下破解新兴领域党建难题的一次有效实践。实践证明,产业社区相比传统产业园区,更适合人的居住,更有人情味,更关注成长性。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的联系沟通,使“产业”和“社区”资源达到开放、融合与共享。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实现了党建工作由企业向产业转变。通过成立产业社区党委,吸纳不同层面的人员担任专兼职委员,有效地调动了机关部门、属地大企业参与产业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实现了行政资源、管理资源、产业资源、活动资源的互惠共享。产业社区党委、企委会以不同形式的组织定期召开会议,引导企业民主自治、互帮互助,形成了企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性态势,促进了产业对接、资源贡献、抱团发展。产业社区将党组织建在主导产业上,使非公企业党建由“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转变,实现了企业党建与园区产业发展一同推进、一同落实、一同见效。

  实现了传统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变。从园区到社区,只是一字之差,却浓缩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依托公共服务站,不仅为企业提供党务、技术合作、金融投资、人才引进等服务,还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服务企业员工角度出发,引进了交通、餐饮、娱乐等大量生活配套服务,使产业社区成为一个不仅适合就业、创业,也能充分享受生活的地方。针对许多年轻员工生活圈小,个人婚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山路国际名品街区联合党委先后筹划了三场相亲活动,2012年8月26日,联手徐庄软件产业社区党委、玄武区妇联、先声药业举办“2012我们约会吧”大型相亲会,参加的男女嘉宾约100人,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实现了产业集聚向凝聚人心的转变。产业社区融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于一体,广大员工权益得到了贴心维护,对园区不仅有了感情更有了亲情,他们倍加珍惜现有岗位,致力于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近两年来,徐庄软件产业社区有近600名员工实现学历进位,8000多名员工考取国家级专业证书。关注人的精神需求、企业领导者的需求、企业员工的需求,就是产业社区党建模式。中山路国际名品街区联合党委成立后,积极为入驻企业解决各类招商难题,外资企业南京蓝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前期办证时遇到很多问题,联合党委得知后,三天就为其办好所有证件。今年初,联合党委与该企业、妇联共同举办“慈善一日捐”活动,该企业将首日全部营业额捐给所在的新街口街道的慈善组织(新街口街道爱心援助协会)。产业社区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也使每一名员工拥有了共同梦想,与产业社区同呼吸共发展已成为企业员工的强烈思潮,区域的持续竞争力就来自这种文化认同,它将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转化为率先发展的强大动力,形成合力共进的良好局面

(编辑:徐宜鹏)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