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市泉山区委组织部以实施“活力党建”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化组织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推动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勤廉泉山”建设的实效,为推动泉山转型跨越发展、实现美好泉山强区之梦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班子结构。立足增强班子整体功能,综合考虑年龄、经历、性格气质、专业结构等因素,按照高标准、大格局、全能型的要求,选优配强一把手,把善抓班子带队伍、潜心干事勇担当、发扬民主不武断的干部选配到“一把手”岗位。进一步强化“凭德才实绩用干部”导向,努力建设一支敢打硬仗、善打大仗、能打胜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是加强一线培养。深化推进拆迁拆违、招商引资、城市管理、信访维稳、社区建设“五个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机制;实施“墩苗工程”,给有潜力的后备干部多压担子;进一步探索完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干部全程跟踪考察和一线后备干部选育、激励、任用新机制,真正把那些经考验、有才干、雄心壮的“狮子型”干部选出来、推上去、用到位。
三是提升从政能力。继续落实“大培训”计划,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能动型、实干型、廉洁型“五型”干部队伍。围绕新兴产业热门课题、当前发展难点问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每季度开设“名家讲坛”;结合中心工作,让领导干部、年轻干部、妇女干部、社区工作者等多方面代表走上讲台,举办“泉山科学发展系列论坛”,展示干部全面素质;增强“周末课堂”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提高解决实际操作难题的应对能力,以全覆盖、多层次、广渠道、高质量的立体式培训增强干部领导发展、引导转型的能力。
四是深化机制建设。全面推行干部档案任前审核制度,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工作联系沟通机制,为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把好“进口关”。 加强干部选任制度化建设,细化动议提名机制,完善多元主体实名提名推荐制度,采取单位党组织推荐、组织部门推荐、领导干部推荐、干部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多种提名推荐互补共融的方式,明确推荐责任主体,谁提名、谁负责,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强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研判,深入改进考核考察工作,建立“CT式考察”机制,变重程序、重形式的平面化考察为重实效、重内容的多维度、立体式考察,通过正向考察评实绩、反向测评察“短板”、定向查访评“德绩”、一线推优等多种形式,将干部的履职情况测评与群众反向测评建议相结合,将所在单位评价反馈与一线挂职锻炼岗位鉴定意见相印照,将组织部门跟踪考察的日常表现与年度考核结果相比对,用考察“指挥棒”引导“好干部”在一线战场有担当、有作为、有口碑,以干部考察新常态激发全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新状态。
五是做优“两员”品牌。健全民情联络工作相关制度,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探索建立“民情直报绿色通道”,搭建社情民意信息直报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网上接转、无缝对接,进一步提高社情民意信息的办结效率和效果;组织策划“社区正能量 两员在基层”主题宣传活动,召开“两员”工作现场推进会,评选“民情工作创新创优成果”,推出一批看的着、叫得响、可操作的优质工作品牌,切实将“两员”工作打造成24小时不“断线”的民情直通平台。
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一是实施“民生党建”普惠工程。进一步完善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广泛推行“大党委”制下的“四位一体”党建工作法,制定出台《“四位一体”工作法实施办法》,坚持“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效利用好辖区内的各项资源。突出抓好涉农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强 “四权”建设,将党组织的意图有效渗透到涉农社区重大事项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新建或改建一批街、居党员综合服务中心,使基层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二是实施“党员先锋”引领工程。区委成立 “党员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街道成立“党员志愿服务指导站”、社区建立“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站”,相互衔接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重点围绕“参加一次社区党组织活动、参加一项志愿服务活动、结对一户社区居民、为社区办好一件实事、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等内容,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为社区建设作贡献。
三是实施非公党建提升工程。对泉山“八大园区”和商务楼宇党组织设置、党建规划、党建目标、党建内容、党建规则、“两新”组织模式统一规范、科学设定、明晰职责,切实推动非公党建和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研究制定《全区非公党建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印发《非公党建工作手册》,健全完善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形式,通过区域范围联合、结对挂钩联动、园区党建功能开发、电子党务等方式,积极探索解决非公党建指导、活动场所、经费等问题。
四是实施“基层堡垒”夯实工程。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新要求,严格标准条件,严把党员入口关;健全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健全党员出口机制。继续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对全区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涉农社区进行分类定级,进一步配齐配强班子、选好用好书记、规范组织生活、完善民主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对有“吃拿卡要”行为、侵占集体资产、损害群众利益的社区工作人员,要严肃严厉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三、加快释放“人才红利”,构筑各类优秀人才汇聚的高地。
一是强化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投入优先保证、结构优先调整、工作优先考核,推动人才第一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动力。主动对接国家“千人计划”、省市“双创计划”等,重点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争取今年引进3名领军人才,1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名以上硕博士来泉山创业。
二是助推人才项目落实落地。依托八大园区、产业发展特色,配合各招商部门开展特色“双招双引”活动,积极吸引高层次领军人才及优秀项目落户园区,帮助企业吸纳各类高层次人才,催生一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群体,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扎实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拓阔校地、校企合作范围,深化与西安交大、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推动特色产业基地和载体做优做强,着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环境。满足企业及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服务的产品和模式。围绕知识泉山建设,做好优秀企业及高层次人才的评比、选拔工作,通过区内评审,进一步发掘我区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服务人才发展;明确人才退出约束机制,支持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通过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评价激励、考核约束人才。成立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在宣传泉山高层次人才政策、及时反映高层次人才意见建议、优化自主创新和创业环境上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人才系统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公共信息资源优势,搭建企业与人才的桥梁纽带,构筑各类优秀人才汇聚高地。(作者为徐州市泉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吴昌闪)
(编辑:徐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