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观点

“三责联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5年03月17日 11:41 来源:兴化市委组织部 

   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 三责联审工作以来,我市分别从用人、用编和用财三个方面,对乡镇和市级机关单位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期内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联审。2010年以来,共对51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三责联审,其中:届中21人、离任30人;乡镇30人、市级机关单位部门21人。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联审工作向纵深发展,着力提升干部监督新成效,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为监督干部职责履行、改善财政财务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同时也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基本做法

   “三责联审工作开展5年以来,我们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认真制订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加强协调联动,努力确保三责联审工作取得实效。

   1、在字上求质量。在保证组织、编制、审计部门各自职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工作中做到有分有合,密切协作,有效整合组内资源,形成了既各司其职,又同步联动的良好工作氛围。在联审模式上,组织、编制、审计部门有8项工作联合进行,即:下发联审通知、审前公示、进点动员、座谈了解、意见反馈、情况汇总、整改督查、出具正式联审报告,促使组织、编制、审计部门的影响力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组织机制更加紧密。

   2、在字上求规范。三责联审工作小组依据文件精神对审查标准和程序进行规范,对审查项目和内容尽可能进行量化评估,避免了审查工作的主观性、零散性和盲目性。通过听取汇报、民主测评、问卷调查、调阅台账、个别访谈、征求意见等方式对被联审单位及对象进行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客观全面地对被联审单位及对象进行审查,保证了三责联审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3、在字上求深度。联审报告对审查对象的评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工作中,联审小组力求评得到位、评得准确、评出深度。对联审中发现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及时总结并予推广;对联审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帮助其查找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定期分析联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为部门科学化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促进了相关联审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4、在字上求实效。善用联审结果、努力做到审以致用,是三责联审工作的最终目标。三责联审工作小组建立健全信息反馈、跟踪督查和激励约束机制,并将联审结果和整改结果统一存入联审对象廉政档案,作为联审对象及单位工作实绩考核、干部选拔任用、机构编制调整、评优表彰奖励、实施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确保三责联审工作的实效性。

   二、初步成效

   1、改变了以往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过去乡镇党委政府、市级机关单位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用人、用编和用财等重大决策时,大多是一把手说了算,指令下达大多是口头或者电话通知,缺乏科学性,出了问题,无据可查,责任不清。现在通过实施三责联审,使领导干部逐步认识到这种做法对单位和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能够主动接受联审建议,积极整改。现在再遇到重大决策问题,能够主动按程序办理。

   2、改变了以往管理不规范的现象。过去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市级机关单位部门财务管理混乱,包包账、账外账等问题屡禁不止,镇村干部打白条、报假账成了难以根治的顽疾,乱收费、乱摊派成了影响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同时财务管理混乱和制度执行不力也成了某些干部犯错误的根源。现在通过实施三责联审,查处和揭露了存在的问题,使领导干部普遍认识到:自己不出问题,不代表下属不出问题;下属出问题,不代表自己没有责任;单位不出问题,不代表个人不出问题。

   3、改变了以往担心被审计的现象。现在全市三责联审工作已经逐步由被动审计改为主动审计,由离任审计向届中审计过渡,由组织部门安排审计转变为党政领导干部主动申请审计。组织、编制、审计等部门都已经将审计结果运用贯穿到本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实现无缝对接,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正逐步走上规范化,干部履职能力正逐步增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责联审实施5年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联审容易,整改难,主要表现在:

   1、认识有差距,联审整改不到位。少数单位对联审发现问题抱着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底稿字一签,整改丢一边;也有的单位认为,联审过了,就完事了,且整改不是硬任务,能拖则拖,能推则推。

   2、联审整改执行不彻底。联审部门对联审处罚心慈手软,特别是涉及到处罚个人的往往心存顾虑。被联审单位对联审处罚、处理一般都有抵触情绪,特别遇到有熟悉联审小组工作人员的,联审处理就不了了之,联审整改更难执行。

   3新官不理旧账的传统理念模糊了整改主体。这主要在一把手离任的情况中显得尤为突出,认为联审中出现的问题是前任的事,是别人的事,与已无关,进而对联审整改态度不积极或不愿意整改,由于责任主体、整改主体的模糊,造成了一些违规违纪问题的整改难以开展下去。

   4、一些违规问题时间跨度长、背景因素复杂,加大了整改难度。在联审查出的问题中,有不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形成了既成事实,即生米煮成了熟饭无法彻底整改。也有的认为,开展整改会影响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致使整改不及时、不彻底。

   四、几点建议

   1、建立回访制度,加大整改督查力度。一是建立联审回访制。每个联审项目结束后,都要建立后续跟踪联审制度,明确跟踪督查责职,做到后续整改时间、要求、标准三落实。二是实行联审督查联系人制度,按照问题的性质,重大问题由被联审单位负责人负责,一抓到底;一般问题由被联审单位分管负责人,全程跟踪。所有整改事项、整改效果与联系人工作职责、考核挂钩。三是实行定期跟踪反馈制度,对每个整改项目都要建立回访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并将被联审单位的整改反馈材料和回访报告作为联审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

   2、明确整改职责,提高整改质量。一是对联审中发现问题,由被联审单位负责人牵头分解任务,实行督办责任制,确保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不放过、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二是对屡查屡犯问题紧抓不放;对同质同类型问题,在同一单位重复发生的问题要实行重处;对性质严重、影响较坏的更要挂牌督办、限期解决。三是将整改进度、整改效果、整改档案等明确到人、考核到位、定期反馈。

   3、完善制度体系,明确联审整改工作的责任和义务。联审是手段,整改是关键。建议建立和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建立完善内控体系。要将内控管理质量指标纳入各乡镇、单位部门的业绩考核内容,加大分值权重。二是建立整改结果限期报告制度。对拖延整改,或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后续整改跟踪联审中发现新问题而隐瞒不报的人员,更要严加重处。三是落实监督检查责任制。凡因检查走过场、在联审方案和联审范围内应检查而未检查、应发现而未发现、应上报而未上报的,要严肃追究联审小组组长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落实整改工作负责制,倡导正确的问责制度。对问题整改,各单位一把手要向分工分线负责人实行问责制,凡因整改不力、或拖延整改时机而造成重大问题和经济损失的相关责任人要按规章条例给予重处。 (金 雷、朱 晨)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