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观点

208名“大学生村官”整体情况调查

2014年08月11日 09:19 来源:盐城市亭湖区委组织部

  进入新世纪,中国农村最小的官与“天之骄子”组合成了一个特定词组——“大学生村官”,演绎了一个新的职业称谓。对于他们的选择,有人说是为名为利,也有人说是做表面功夫。然而,当她成立了利奇禽蛋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60多户居民发展致富;当他创办了海之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为村里一次性获利税8万元……当一个个的“他”跃入人们的视线,我们看到在农村基层这片热土上,他们凭着一颗颗质朴善良的心,火一样的工作激情,忘我地挥洒着青春。日前,记者深入基层,对盐城市亭湖区大学生村官学习工作以及任期满后重新择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村官”成为基层新生力量

  从2008年开始,盐城市亭湖区先后选聘208名高校毕业生赴各村、社区任职,基本上实现了“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工作目标,提升了基层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了基层工作队伍的整体结构。目前在岗97名,离任的111名大学生村官中: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86名、读研深造5名、进企业7名,部队服役1名,区划调整10名。

  一心想“挑大梁”,是不少大学生“村官”刚开始最迫切的心愿,然而现实却远非想像的简单,产生挫折感在所难免。“刚刚上任的时候,是当村官最艰难的一个时期,我们都是带着满腔热情和抱负而来,但是到岗之后,又不知道怎么独立开展工作,有些手足无措。”黄尖镇涵洞村党总支副书记蔡宁东称之为“适应期”。蔡宁东介绍说,他直到两三个月之后才渐渐融合到工作当中去。“在忙忙碌碌中,我的观念在不断转变,个人价值感也随之提升。”尤其当他的一些建议被采纳的时候,更有一种成就感。“年轻人在农村能够大有可为,不一定非要挤在城市当白领。”“大学生村官,只是个具体的岗位而已,对于个人来说,未必是最终最理想的工作。”先锋街道新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蒋金燕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社区工作纷繁复杂,可以说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样的工作对于我们的锻炼就不必多说了。我感觉两年的村官生活很充实,无论最后结果怎么样,这都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据悉,为针对性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和特长,各街道、乡镇在摸底考察基础上,根据大学生村官的能力素质和适应情况,科学安排工作岗位,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目标,以更好的发挥作用。建立以街道、乡镇为责任主体的符合大学生村官成长特点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定期听取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汇报,并通过分片组建学习小组,组织他们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区委组织部每年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提高他们在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村(居)务工作能力。

 

  青春的根扎进基层

  作为新生代的80后,有的甚至从没去过农村,更没有和农民打过交道,农业生产生活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经过几年基层工作的实践与锻炼,这道课题做得如何呢?

  区第一届大学生村官胡俊杰,凭借着对农村的热爱以及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实绩,在去年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以高票当选南洋镇月青村党总支书记,成为了一名真正扎根基层的村官。“我在自己创办的杏鲍菇种植项目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产、学、研’模式,鼓励全村农户参与杏鲍菇的种植和销售,使我村初步走上了菌菇特色发展之路。”胡俊杰告诉记者,目前,该村日产杏鲍菇达2000斤以上,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创业就业,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我的目标是将月青努力打造成苏北菌菇旅游第一村庄。”

  提起新兴镇三里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泓逸,当地村民总喜欢热情地称呼其为“远教免费大学的辅导员”。“掌握信息是增收致富、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李泓逸悟出这个道理后,利用专业优势,积极联系乡农技、畜牧、林业等涉农站所组织各类科技知识培训,把远程教育培训与现场讲解结合起来,走进群众、走进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可不行。”很多基层干部认为,引导大学生进入农村,不仅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基层干部,更为整个社会培养了人才。大学生村官理念新、思路宽、信息灵,在参与广大群众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为基层带去了发展经济的新观念、新思路和新办法,一些涉农专业的大学生甚至当起了该村农民发展生产的“技术员”。有调查显示,很多有思想、有创意的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系统的思考和个人见解。

 

  锻炼与奉献都值得喝彩

  “有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资助资金,我们创业就无后顾之忧了!”南洋镇谭尖村党总支副书记唐告诉记者,正是有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资助资金的好政策,他和原新兴镇联盟村大学生村官季翔合伙创办了“思八达”艺体培训机构,开始了村官的创业之旅。

  “用得好”,才能激励大学生村官“干得更好”、“发展得好”,才能让他们“留得更久”。近年来,亭湖区设立30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资助资金,无偿扶持大学生村官办企业、上项目,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额为20万元。同时,每年还拿出20%左右的职位,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乡镇(街道)机关招录公务员时,每年拿出三分之二的职位,专门面向参加实施“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以及经该市组织、人事部门选派到农村基层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招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对大学生村官,我们提拔一批,培养一批,目前已有2人考上副科级领导干部,11人当选村、社区两委正职。”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中心主任凌说。“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是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期望。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需求不可忽视,让所有大学生干一辈子村官不现实。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要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对选择离去的人来说,村官的经历也是人生成长的财富。”“虽然现在考上公务员,但村官经历让我终身受益。到社区,我真正了解基层社会;当村官,体验社区办事难,我身上的浮躁也磨掉了不少。”曾任毓龙街道凌家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的徐敏感慨道。“大学生对基层工作不熟悉,不知如何开展工作是个比较普遍的现实问题。”凌表示,就大学生自身而言,要担任好村官这一职务,首先,必须提高自身服务农村的能力,这不只是专业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在到农村工作后,树立一种村民意识,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融入农村生活;其次,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安心工作,不断提高自己,服务“三农”;再次,还需摆正一种心态,转变择业观念,敢于挑战世俗的眼光,认识到工作是没有高低之分,关键是要适合自己。(顾晓宇  董守业)

(编辑:徐宜鹏)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