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观点

党员义工倾情十年服务群众

2016年03月18日 16:30 来源:南京市玄武区委组织部

  

    为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丰富党员服务群众手段,南京市玄武区率先在全国探索党员义工服务工作。十年间,党员义工服务已成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载体。

  一、背景与起因

  2003年以来,城市基层广泛开展了党员志愿者、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缓解了基层党组织存在的服务群众手段不多、人手不足、覆盖面不广等问题。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密集频繁的活动组织工作超出了社区党组织的承载能力;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过多强调党员的单向奉献,忽视了对党员的回馈,活动难以常态化。为解决这些问题,玄武区借鉴西方国家的义工服务模式,吸收义工服务小型、多样、互动、持久的特点,按照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要求,结合区情实际,对义工的活动形式加以改进,率先提出了党员义工服务的理念。所谓党员义工,就是党员自愿加入服务组织、自主选取服务项目、自行与服务对象协商确定服务形式,定期自觉为群众提供服务的义务工作者。党员义工来源于党员志愿者和义工而又明显区别于二者。相比于义工,其主体是党员,牵头实施、组织协调的是基层党组织;相比于党员志愿者,强调活动的组织性和延续性,突出反映党员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强烈意愿。

  二、做法与经过

  2003年初,在北安门社区党委率先开展了党员义工的试点。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论证,20058月,结合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区委决定在全区所有社区推广党员义工服务。十年来,党员义工服务走过了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的发展路径,从最初各个社区的零星探索,到后来的标准化、项目化、星级化推进机制,逐步把基层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活动引向深入。

  一是凝聚各方资源。广泛发动。全区机关干部和党员社工作为创始会员,带头参加义工服务,发挥其表率作用;大力吸收社区党员骨干、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专业义工团体负责人等群体,发挥其宣传带动作用;通过橱窗宣传、网站展示、短信推送、在线登记等方式,积极动员居民群众、驻区单位注册个人义工、单位义工。截止目前,个人登记注册义工10000余人,单位义工900多个,注册社区志愿者占本地区居民总数的10%以上。共驻共建。成立党员义工爱心企业联盟,引导驻区爱心企业投身公益事业。累计吸纳100多家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商铺参与联盟,行业涉及餐饮、零售、娱乐、旅游、服务等,共结成“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对子400多对。高校参与。发挥大学生群体热心公益特点,走进周边高校开展项目路演,与南师大签订结对义工服务共建协议,六个街道与公共管理学院等院系结成服务对子,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团员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以及义工服务活动。

  二是实施项目管理。明确项目内容。机关党员结合“双结对、双促进”、“个十百千万”等活动,到结对社区或所居住社区开展“同在蓝天下”、“亮灯行动”等助困、助老、助学、助残等服务活动;社区党员以巡逻和保洁等社区公益事业为主开展“小红帽”老年巡逻队等义工活动;企事业及驻区单位党员和在职党员根据从事的工作和自身的特长,就近就便开展义工服务活动。确立项目标准。引进标准化管理理念,全面优化设计党员义工品牌服务项目的建设标准,设立明确、具体、量化、可操作的服务流程,实现党员义工服务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提高党员义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完成了“放学来吧”、“校外护导队”、“先锋楼道清洁工程”等5个项目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项目评选。每年围绕10大服务类型,开展“党员义工服务项目申报”活动,结合“35”学雷锋日集中启动项目,“125国际义工日”对服务项目实行星级化评估,并对评选星级较高的项目,分别给予一定的经费扶持,逐步培育一批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义工服务项目。梅园中学“党员义工”群体、“韩先林工作室”等被评为感动南京年度人物和南京市道德模范群体。

  三是提升服务技能。推进实体建设。充分整合辖区单位可向居民开放的服务设施等资源,建立一批养老、助残等固定的义工服务基地,为党员义工服务提供平台支撑。采取结对共建的形式,服务项目与服务基地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使党员义工服务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全区共建有党员义工服务基地30个。加大培训力度。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全区每年组织一次示范培训班,街道、社区不定期开展培训讲座,动员医疗、心理咨询等一批具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和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参与党员义工培训工作,提高针对性和专业性。注重培训覆盖面,每名义工每两年至少参加一次培训,累计培训时长不少于10小时。

  四是优化组织架构。搭建管理平台。区级层面成立由组织部门牵头的全区联席会,负责协调推进落实;街道层面建立党员义工服务中心,管理和培训党员义工,指导基层开展相关服务活动;社区层面建立党员义工服务站,受理社区群众对党员义工服务的需求登记,并结合社区实际组织开展活动。设立专业组织。在区级层面成立党员义工联合会,内设项目策划部、培训部、外宣部、组建部、秘书处和16个理事单位;按项目、基地、兴趣社团、网络群体建立专业义工组织,与南京义工联、西祠爱心之旅等社会义工组织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党员义工服务组织的纵横网络建设。健全工作制度。年初根据年度工作要求制定下发《玄武区关于深化党员义工服务活动的意见》。每季度由社区党员义工服务站走访被服务对象,进行动态考核,并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和各项评先评优中。每名党员义工还可根据每年的服务时间、服务效果参与星级党员义工的评定,各级党组织对优秀党员义工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三、成效与反响

  党员义工服务推行十年来,在凸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地位、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解决基层群众实际困难等方面,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十年来,全区万余名党员义工累计服务基层群众十万余人次。每一次服务,就是一次党对群众直接关怀的生动体现;每一次交流,就是一次党与群众以心交心的暖心互动。党员义工服务群体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真真切切拉近了党与群众的心理距离。

  二是提高了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通过完善服务网络、规范义工队伍、明确服务内容、健全工作制度,推动党员服务由简单粗放服务向专业精细服务转变、由间断短时服务向常态长效服务转变,使居民群众享受到真真切切的服务和实惠,也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存在感”和认同感。

  三是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各级党组织在党员义工服务中积极发挥作用,提高了党组织组织宣传、沟通协调、整合资源等实际工作能力和在群众中的威信。目前,全区近万名党员参与义工服务,形成了“是党员当义工、有困难找义工”的良好氛围。

  四、探讨与启示

  党员义工服务的深化和发展,既得益于“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坚持,也得益于各级党组织的关心指导和基层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宗旨观念是灵魂。增强服务意识是开展服务活动的灵魂,广大党员只有树立真正的为民服务意识,从思想上尊重群众、从感情上贴紧群众、从行动上深入群众,带着情感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心”、“行”一致,不是为了服务而做服务,而是从内心自发的去做服务,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拓展服务是关键。党员义工服务应积极回应时代主题和群众期待,既要让服务活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服务,使党员义工服务实现“全覆盖”;又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服务载体,使服务更接地气,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活动才有意义。完善机制是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党员义工服务长期开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加强运行机制的探索,建立相适应的激励制度、活动制度和保障制度,确保党员义工服务活动规范、有序、持久运行。

  党员义工服务不止于十年,而是永远在路上。玄武将持续探索和改进,巩固现有成效,创新工作方式,把党员义工服务打造成玄武基层党建的“老字号”。

(编辑:徐宜鹏)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