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观点

给“中梗阻”开方,促“活血化瘀”

2015年07月13日 09:19 来源:金湖县委组织部

  “梗阻”顾名思义,为“阻塞、拦挡”之意;“中”则是相对于“上级”与“下级”而言中梗阻”现象是指在行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按规定可以批准或者办理,但在具体操作中,中层干部因故拖着不作为、迟作为或者乱作为,由此引发“上下热中间冷”、“两头急中间慢”怪现象。在医学上,“梗阻”这种病不及时治疗,后果很可怕。而“中梗阻”现象“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最终利益受损是老百姓要治疗“中梗阻”我们不妨引用中医智慧,谈谈如何“活血化瘀”

  温经通络充盈干部流动脉道。增加血液使血活淤化血量充沛则脉道充盈,不断促进血液循环,可明显改善症状。同样对付“中梗阻”流动是最好的良药。俗话说流水不腐,流动才有活力。一些干部在一个部门呆久了,工作多年没有变动,懒性、惰性就出来了,行动慢了,脑子“笨了”。今天该干的事情,习惯拖到明天后天。亦或是自认为资格老,工作热情低了,脾气却臭了,官架子也长了,这样的执行者工作效率怎么能高。要让干部队伍保持生机和活力,让行政运行过程更加流畅,就必须通过科学的建立干部交流机制,保持干部的交流力度。建立横跨多部门大范围干部轮岗交流制度,扩大“轮换”空间,打破“乡镇所有”、“部门所有”的狭隘意识,统一调配干部资源,对身份性质相同、业务知识相近的干部,有计划地轮换工作岗位通过交流不断激活干部的工作热情

  疏肝理气拓展能力提升途径肝属木而性喜条达,主疏泄,为藏血之脏,增强肝的能力,才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梗阻在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候一项工作往往布置下去之后,在推行中,由于负责具体指挥和办事的中层干部个人能力不足、工作任务多、技术手段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念歪经、走歪路,或者直接推行不下去。而在工作任务的考核中,有些上级往往只看“结果”,重“督导”而忽视了“指导”,重结果而轻视过程,造成了部分中层干部的无所适从面对这些非人为设置“中梗阻,需要的是上级的支持,亦需要群众的包容。于上级,需要提供更多的培训、人力、技术支持,同时在制定政策的可行性时候,要多调查研究,多结合实际增加可操作性,让中间办事的人能干成事、快干事;对群众则要作好解释说明,获取理解和支持,真心的拿出服务的态度来,吸取群众的意见,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办事效率。

  “清热解毒畅通问责召回渠道即用寒凉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清解热邪,以使络宁血活淤化。同样,治疗“中梗阻”需要下一剂猛药,“寒凉”的药物得敢用,就是敢动真碰硬、敢问责、敢召回。用解“的方式,镇住邪气,弘扬正气以往,一个官员工作干得好,理应给予提拔;若是干得不好,只要不出错,一般也没有办法处理,由此种下“庸政懒政病根。如今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干部要“能上能下,为对付这些“庸官懒官”提供了方向,对那些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官员,是警醒,更是种威慑。因“中梗阻”被召回是件丢脸的事情,想必任何有上进心的官员都会因此受到刺激和触动,只要被召回者知耻而后勇,在红脸出汗后能端正态度、提升本领,依然有机会重新证明自己从源头上杜绝各种作风积弊,提升民众的“获得感”(作者系金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玉春)

(编辑:徐宜鹏)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