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和省市部署要求,近年来,淮安经开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党委主责、支部主抓、党员主体”工作机制,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通过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因地制宜打造课程三项措施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从“有形”到“有效”。
创新学习教育方式,推动教育培训由“定时定点”向“全时全域”转变。细划领域、量化指标、优化载体分类开展党员教育,机关党组织主动走进企业、村(社区),创新开设“故事课堂”进行政策解答,开展“云课堂”线上培训模式,课程覆盖党性教育、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内容,打造全区基层干部随时随地的“充电宝”“加油站”;企业党组织创新“课前十分钟”“今天我来讲”“午间小课堂”等载体灵活开展学习;街办村(社区)党组织开设“露天课堂”“移动课堂”增强互动交流,徐杨街道创办党工委党校,切实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钵池街道马庄社区借力“红色直播间”,创设线上党员微课堂,将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搬上“指尖”、推上“云端”,使党员教育走“新”更走“心”。近年来,各领域党组织“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开展学习交流培训等活动1253次,在心得分享中加深思考,在研究探讨中碰撞火花,在学习教育中锤炼党性。
精准定位党员需求,推动教育培训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过渡。淮安经开区坚持“全员覆盖、应训尽训”,通过全面摸底排查建立精准台账,对各级党组织隶属党员、不同职业党员分类建档、分类施策,举办教育卫生系统党员培训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培训,共199名教育卫生系统党员参加,有效增强学校、卫生院党员同志党性修养,为服务社会夯实基础;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全区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增强全区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提高各党务工作者专业能力,组织发展讲坛、网络学习等专题培训65次,参加培训2200余人次,有效培育学习型团队、研究型骨干、实操型人才;创新开展“1+3”活动,即每个基层党组织年初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规定每月10日为“统一活动日”、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专题“党建活动日”,定期整理最新党内知识供给基层全体党员同志们学习,做到全覆盖培训,确保各类党员应训尽训。
聚焦实操赋能增效,推动教育培训由“坐而论道”向“知行合一”转变。聚焦经开区招商引资、服务项目等中心工作,经开区更以精准化、实战化培训为抓手,针对企业党组织开设“两个覆盖”专题课,帮助其掌握“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方法;为机关党组织定制“帮办服务能力提升”实训,强化党员干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专业素养;向村社区党组织开展“用工对接与共联共建”技能培训,提升其搭建供需桥梁、整合资源的服务水平。通过“按需施训、学用结合”,让三类书记把培训成果转化为服务企业的实际行动,既建强了基层党组织“领头雁”队伍,更以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为经开区党建引领全区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杨昆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