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动态

南京雨花台区: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行动

2025年10月15日 11:12 来源:南京市雨花台区委组织部

   今年5月,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长虹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搬新址,党群服务中心的虹食光·长虹路社区融合餐厅同步运营。

  每天上午11时,食堂内人头攒动,居民们有序排队点餐,玻璃橱窗内各式菜肴,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美味大多出自机器人大厨,“大厨”还能根据不同人群,控制调料用量及炒菜火候。比如,对于老年人群体,可以在屏幕上提前设置少油、少盐、少糖。同时,考虑到快递员、外卖小哥工作的实际情况,社区食堂每天中午12点半以后,对前来就餐的新就业群体提供套餐供应,一律9.9元。

  今年以来,雨花台区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行动,围绕“办公用房最小化、服务面积最大化、党群活动常态化”,不断扩大“朋友圈”、精准链接“供需链”,让党员群众深切感受到幸福在身边。

  地图上线,基本信息“尽掌握” 

  家门口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几点开门?听说社区有个舞蹈班,怎么报名......这些问题随着雨花台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地图上线,一一解决。只要打开手机,点击“雨花先锋”微信公众号,位置、时间、特色服务,统统一目了然!

  “我看到地图上大方社区有青年夜校的特色服务,我立即联系了社区,一问才知道,居然有小儿推拿、管乐、太极、国画、茶艺等7类课程,真的是太丰富了。”古雄街道大方社区居民张方方感慨道。

  大方社区现有常住人口3.3万,其中新市民占比近九成,青年群体更超过总人口的50%。在这里,“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正成为社区青年的新时尚——由社区党委精心打造的“青年夜校”,已成为年轻人夜间充电的热门选择。

  “看到地图上孙家社区可以提供技能培训,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联系了社区,原来社区开设了就业服务驿站。”三十出头的“宝妈”小张欣喜地发现。“拧个螺丝,组装一盒电子小配件,很简单,我上手特别快。”现在小张已经在党群服务驿站的工作间里上班一个多月了。工作时间灵活、离家近,每月还有一笔近2000元的收入,小张对既可以方便照顾孩子又不脱离职场的现状很满意。像小张这样的居民,在板桥街道孙家社区有十多个,她们的灵活就业得益于“益社区·再就业”孙家社区为民服务点的建设。国庆节前,这个服务点也正式挂牌,成为“家门口”的就业公益服务驿站。

  不光是居民,还有“宁小蜂”们也同步受益。“我把地图收藏了,附近几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也做了标注。夏天温度太高了,我就去党群服务中心纳纳凉,很方便。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聚在这里,等单的时候还能聊聊天。”饿了么外卖员盛贵霖说道。今年以来,全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宁小蜂”驿站实现全覆盖,不仅解决“歇歇脚”的问题,更加关注关爱举措,让新就业群体“有感”又“有得”。在铁心桥街道尹西社区设置了微心愿墙,“今年暑假,我希望孩子可以留在南京,如果能参加放心又便宜的暑托班就更好了。”看到微心愿,社工想方设法联系上了外卖员小刘,更是主动邀请参加了社区的暑托班。“来社区休息的时候还能看到儿子在做手工,真的很幸福,我第一次感到真正融入了南京这座城市。”

  全龄友好,阵地建在“家门口” 

  照顾“一老一小”是不少双职工家庭的现实难题。走入赛虹桥街道小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你会发现这里藏着一处育儿宝藏地——社区嵌入式托育点。托育点引入了江苏省示范托育机构——抚育安托育中心开展托育运营服务,为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照护服务,实现“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去社区上托班”。 

  随着“双托双进、双养融合”行动的深化,“全龄友好”成为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的重点,也是社区党组织和居民的“心之所向”。每天早上7点半吃过饭后,儿子儿媳去上班,70岁的王华便带着2岁半的孙女来到赛虹桥街道菊花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中心一楼是儿童活动区,二楼是青少年学习区,三楼是老年服务区。“孙女在一楼,有专业的托育人员照护;我在三楼和老姐妹们喝茶、聊天,带娃、娱乐两不误,美得很!”经过调研,社区党委“让”出400平方米办公场地,以“综合体”为概念,在这里嵌入托育托管、文化休闲、心理疏导等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服务,让老和幼在同一屋檐下共享“友好”。“我们重点围绕幼儿活动室、母婴室、儿童卫生间等刚需进行了布局调整和功能重置。”菊花里社区党委书记郭少闻介绍。

  今年中秋节,西善桥街道齐修社区第22届“独居空巢老人团圆饭”温暖开席。现场欢声不断、笑语盈门,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品佳肴、话家常,在温馨热闹的氛围中共度团圆佳节,感受着“社区一家人”的浓浓情意。“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佳节,我们就会邀请孤寡老人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吃团圆饭,这里也是大家共同的家。”社区党委书记张福兰介绍道。

  老幼共融、双龄共享,这样的场景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越来越多。面对“一老一小”难题,全区已初步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起多元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让“一老一小”群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公共服务。

  整合资源,服务送到“心坎上” 

  “我们这个小区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老年人占比超过30%。老年人都是很节省的,能修的尽量修修再用。所以我们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出了邻里便民集市,集市里可以提供修鞋修伞、配钥匙、自行车修车补胎、磨刀修剪等各种服务。”雨花街道能仁里社区党委书记吕燕介绍。“当然,如果碰上紧急的,只要联系我们网格员,我们随时上门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据了解,社区党委建立了一支20人的专业志愿者服务队,每个季度这些“修补专家”摆摊设点,为居民们开展修修补补的服务,让能仁里社区烟火气更醇,人情味也更浓。今年,全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驿站设置了42个“小修小补”点位,这里不仅仅有“小修补”,更有大民生。

  7月,位于能仁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下的“能仁·慢时光”社区融合自选餐厅正式开业。在这里,老人用完餐后,可直接到楼上办事服务大厅办理社保、民政等业务;也可以到旁边便民超市、药店满足日常采购需求。从“一顿热饭”到“多元需求”,社区“邻里荟”综合体以“紧凑高效”的空间布局,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办”的便民目标。

  当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经朝着“全能型选手”发展:集成业务办理、培训活动室、社区食堂、青年创客空间、老党员工作室等功能。在板桥街道绿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全市首个直接进驻社区的远程视频公证服务点——“云上公证点”,不仅可以办理亲属关系证明、承诺等近40类公证事项,办理期限也进一步压缩,社区居民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得到提高。这里,让“遇到什么事,先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了居民的习惯。

  今年,雨花台区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推动人社、民政、卫健、市场等部门服务资源下沉参与场景设置,同时10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进中心、亮身份、作表率,定期开展“一日网格员”、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走进群众心中。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才是中心。面对居民错时服务的迫切需求,“晚间延一延”“周末开一开”,3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回应诉求,试点提供错时服务,实现党群阵地大门常开、活动常办,党员群众时时可来。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