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党员教育培训是锻造高素质党员队伍的关键抓手。淮安市淮安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充分发挥周恩来总理诞生地、新安旅行团发源地、红色资源富集地的独特优势,建立健全分级分类指导、精准精细施教的教育培训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砥砺奋进。
一、强化体系构建,筑牢培训根基。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工作,必须突出落实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一是深化主题主线。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党员教育培训最突出位置,统筹安排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在党校主体班次比重不低于每学期总课时的70%,做到逢班必设、开班首讲。将其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对淮安殷切嘱托贯通起来学习领会,多形式、全方位推动广大党员深学细悟,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二是深挖时代价值。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充分挖掘周恩来同志故居、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等8个国家级和省级红色资源,先后开发《周恩来的家、国、情》《新安旅行团》《一群小好汉,永远跟党走》等12个精品课程,推出“走进人民总理周恩来”“承继革命传统”“廉洁文化之旅”等5条精品教学路线,推动广大党员从中汲取力量,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嘱托要求。三是深耕队伍本领。紧扣新时代党员队伍政治能力提升要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结合地区发展实际,探索实施“重点班次+专业培训”模式,科学编制教育培训重点计划班次80个,专题设置招商引资、应急处突、文旅融合等履职能力课程,举办乡科级党员干部进修班、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等,开展“千名书记进党校、万名党员进课堂”“国资大讲堂”等活动,累计培训党员5万余名。
二、优化分类路径,确保全面覆盖。党员的身份类型逐渐增多、分布领域逐渐扩宽,党员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流动也愈加频繁,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效必须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一是构建分级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区级层面示范领学、镇级党委兜底促学、基层支部精准送学”的协同培训机制,区级层面聚焦党组织书记“关键少数”,举办培训班30期,推动“头雁”先学深学、示范带学。镇级党委动态化管理党员参训情况,实行“一人一档”跟踪管理,举办各类集中性培训360余期,党员参学率达到90%。基层支部聚焦流动党员、特殊群体、年老体弱党员等创新“返乡共学”“线上推学”“上门送学”多种模式,破解参训难题。二是创新分类培训载体。坚持靶向施训、精准赋能,围绕6类党员群体,蹲点调研18个基层党组织,以座谈了解、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梳理出“产业技能缺、治理方法少、群体凝聚力弱”等个性需求13条,定向实施“振兴旗手话集体经济”“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新兴领域先锋培育”等行动。根据不同领域党员活动范围,设置“田间课堂”“车间课堂”“驿站课堂”等6类实践教学点36处,实现“家门口学本领,实践中强能力”。三是强化全面覆盖质效。坚持“全覆盖、分层次、重实效”原则,构建“督学—评学—践学”闭环链条,推动党员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提升”跃升。区级层面常态化“推门听课”,从课程质量、师资水平等维度督导问效,倒逼培训提质。各级党委(党组)采取学员论坛、结业测试等形式,多维度评价学员学习情况,并通过学员满意度测评,动态调整培训课程和遴选师资队伍。
三、深化实践融合,提升发展实效。培训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应按照“长期有规划、年度有计划、实施有方案、执行有规则”要求,激励党员立足岗位、多作贡献、勇挑大梁,积极投身实现“十四五”高水平收官的火热实践。一是融入年度目标。将“开展党员基本培训质效”纳入年度党的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区委制定《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规划任务分解》《党校基本培训方案》《党员、干部、公务员、人才年度专题培训计划》等文件,部署6个方面18条重点任务措施,逐项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提出覆盖目标、量化标准要求,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二是融入中心工作。紧盯当前的发展需求、攻坚重点、改革难题,紧跟重特大项目攻坚、县域经济发展、县中振兴等区委中心工作,开设现代化建设、招商引资等5个不同主题培训班次,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持续激发党员干部投入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围绕重特大项目发展需要,牵线共创草坪、双环齿轮、康乃馨等一批企业与驻淮专业院校合作开设“定制班”,开展定向培养,加强产业工人党员队伍建设。三是融入日常平常。深化学习教育好经验、好做法,强化重实效、重平时意识,采取“主课堂+分课堂”、线上线下相融合、直播录播相结合等方式,常态化开展一贯到底、直达基层的教育培训。搭建“乡村振兴”“温暖治理”“项目攻坚”“文旅兴区”四个一线实训平台,开展“跨越赶超 锋行有我”主题实践,定期选派党员赴经济发达地区、行业头部企业培优锻炼,到开发园区、驻外机构跟岗实践,帮助广大党员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行家里手,当好主动作为、担当实干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