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抓好党员教育培训,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的重要任务,是锻造过硬党员队伍的迫切需要。今年以来,江苏强化“党委主责、支部主抓、党员主体”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和制定具体措施,突出主题主线,强化需求导向,注重精准施教,分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充分凝聚“走在前、做示范”的先锋力量。
本报记者近日调研苏州市相城区、无锡江阴市、泰州兴化市、连云港市海州区实践做法,约请以上地区组织部门和基层党员谈做法、谈感受,以增强共识、抓好落实。
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开花
关键词:大规模集中培训、普通党员进党校
调研地点:泰州兴化市
10月10日,兴化市委党校的教室内气氛热烈,70名来自各社区的党员工作者围坐成圈,正在进行一场生动的矛盾化解情景模拟演练。此次培训采用“两天集中授课+情景模拟”的创新模式,将基层治理、群众沟通等抽象理论融入具象化、可操作的实践环节中,使学员在互动中深化理解,在演练中提升能力。
这是兴化市推进“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行动的生动一幕。今年以来,兴化市按照“全员覆盖、分类施教、精准高效”的标准,全面构建市级示范、系统重点、基层兜底的三级培训体系,制定了涵盖6大类8个领域的党员培训计划,并以“万名党员进党校”集中培训行动为着力点,在全市26个乡镇(街道)和34个机关单位中,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活动,推动5.9万名党员四年内分批走进党校课堂。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05期,覆盖党组织书记1321人,累计对党务工作者、普通党员等群体进行集中培训1.7万余人次,因地制宜构建起党员教育新格局。
在人才社区市委党校教学点,刚参加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研讨的昌荣镇盐北村党总支书记刘剑拿着笔记本说:“以前上党课总觉得离实际工作远,现在课程里既教邻村书记化解土地纠纷的案例,还有基层治理实操教学,回去就能用。”这样的“靶向供给”源自兴化市委组织部每月进行的“党员最想听课程”调研。今年以来,新增的20节特色课程中农村党员实操课比例提升至40%,通过整合各级党校的师资资源,兴化党员教育师资库现已涵盖组织建设、乡村振兴等12个专题的64节课程,并新增了单位“一把手”党课13节、业务骨干实操课18节。
下午时分,记者一行来到大垛镇管阮村,户外远教大屏上正播放《基层工作锦囊》党员教育视频,30余名农村党员聚精会神观看。兴化市结合每月“远教固定学习日”,在全市开展优质党员教育资源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新兴领域“六进”活动,通过党校户外大屏、远教站点展播课程,覆盖党员2.8万人次,实现“党校课堂”向基层一线延伸。从城市社区的“网格员实训营”到农村田间的“农技微课堂”,从基层党组织书记到普通党员,兴化市以“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行动为抓手,将党员教育的“必修课”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真本领”,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一线落地开花。
党员在哪里课堂就办到哪里
关键词:分层分类、精准滴灌
调研地点:连云港海州区
“党员教育课堂开到我们的休息驿站里,学习再也不会掉队了。”近日,在海州区智慧物流园的“红韵·小哥”驿站里,党员张双洋利用午休时间,认真观看微党课视频。这个设在快递站点旁的红色驿站,不仅为像他这样的新就业群体党员提供了充电歇脚的场所,还把党课学习送到“家门口”,既不耽误工作,又能及时“充电”,实现学习工作两不误。
海州区扎实推进党员教育全覆盖,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员流动性强、学习时间分散的特点,坚持“党员在哪里,课堂就办到哪里,学习就跟到哪里”,根据“两司两员一主播”等重点新兴领域党员特点,依托全区219个暖“新”驿站,打造“红韵微课堂”,让新就业群体党员可以就近就便开展学习。
今年以来,海州区紧密联系不同领域党员实际,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三个维度着力,差异化、本土化匹配培训方式和内容,坚持“分层+分类”相结合,开展不同领域党员“量体裁衣”教育培训,推动“干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面向机关单位党员,举办“智汇海州大讲堂”8期,编印涵盖“理论包+政策袋+案例库”的“智汇+”知识手册。面向村(社区)干部、党员等开展“红韵·赋能”系列培训30余期,覆盖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1.4万余人次。面向新兴领域党员开设“红韵微课堂”,在暖“新”驿站配置学习资料600余套,打造“红色读书角”,及时推送微党课等教育资源,帮助新就业群体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确保“流动不流学”。
海州区还采取“车间微课堂”“一刻钟党课”等灵活形式,创新开展“党课面对面 送学到基层”订单式培训活动,将理论学习阵地延伸至生产一线、班组岗位,根据党员岗位特点与实际需求定制学习内容,实现“党员在哪里,课堂就设在哪里”的精准送学80余场,真正让每名党员都能在教育培训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推动形成“全员受教育、人人强党性”的良好局面。
让党员教育培训“有滋有味”
关键词:提高优质内容供给、加强师资阵地建设
调研地点:无锡江阴市
“各位学员,现在我们来到的‘江阴力量’展区,正是解开长江大保护‘江阴密码’的核心区域……”在江阴市长江大保护展示馆,讲解员顾若楠正在为一批党员进行现场讲解。作为江阴市七大主题教学线路之一“魅力滨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点位今年已经接待了逾千名党员干部。
党员教育阵地是开展党员教育的主要载体。江阴市持续优化党员教育阵地、师资、内容等供给侧,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精细化水平,以红色教育链、产业发展链、科创赋能链、治理提升链、文化传承链为引领,系统规划红色暨阳、产业强市、科创江阴、乡村振兴、县域治理、魅力滨江、暨阳古韵等七大主题教学线路,构建“5+7+N”主题教学体系。此外,江阴市还综合考虑硬件配套、服务能级、地理位置等情况,精心遴选19个共享式组织生活阵地,面向全市党组织开放网上预约,目前已接待党员干部1.7万余人次。
“这首《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了岷山,长征迎来了胜利的曙光……”随着江阴市“红色讲师团”成员、高新区“四型党课”特聘讲师方雪梅声情并茂的朗诵,现场聆听诗词党课的党员仿佛重回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对长征精神感悟更加深刻。江阴市把加强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面向党政机关、企业、农村、学校、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推选27名优秀领导干部、业务骨干、专家学者、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组建“红色讲师团”。针对教育内容不接地气、表达不够生动等党员普遍反映的问题,江阴市专门举办现场教学讲解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在一场场专题教学、现场观摩、结构化研讨、讲解比赛中,帮助讲解员精进专业素养,让每一次讲述既能传递知识,更能打动人心。
“新四军紧急撤离前,还不忘专门支付欠下的两角五分买鱼钱,当年的作风严谨可见一斑。”在长泾镇蒲市村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旧址纪念馆,几名党员现场观看情景短剧《两角五分鲞鱼款》后,不由得发出感叹。江阴市依托渡江战役纪念馆、江抗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深度挖掘红色故事、先进事迹等,研磨开发一批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微党课,打造“一基地一课程”特色教学模式,让原本单一的讲解,升级为“有滋有味”的生动课堂。
让教育培训 始终与实践需求同频共振
关键词:学用转化、以学促干
调研地点:苏州市相城区
“果园社区分享的‘社区合伙人’模式,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真招实招,为我们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打开了思路!”在10月的“书记讲党课”直播活动上,相城区的三位村(社区)书记分享的“自我造血”故事,引发了基层工作者的广泛共鸣。
靶向施教是“学用相长”的前提。相城区聚焦农村、城市社区、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兴领域等不同领域党员需求,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协调机制,由11个部门分领域组织开展培训。从全区新任小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到全区智能建造“党建+产业”融合示范培训班,29个区级层面专题班次通过情景模拟、案例研讨等多样化实战课程,推动广大党员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广大党员的“所行所用”。
在此基础上,相城区搭建“解题党建”实践平台,以党建解题事项交办机制为抓手,推动党员教育从“课堂理论”迈向“一线实践”。“培训时老师讲到‘群众需求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现在成了我开展工作的‘金钥匙’。”怀揣培训笔记,今年新上任的街区党支部书记杨明娟开启了新一轮商户走访。这样的“学用转化”场景在相城四处可见:农村党员带领蟹农们把电商直播培训技巧融入养殖销售全流程,蹚出了“大闸蟹+电商”产业振兴新路子;社区党员将基层治理培训所学落到实处,投身“场所撤并转、服务增扩提”专项行动,各类活动阵地新增老年助餐、儿童托管等服务事项百余个,日均人流量增幅近半;新兴领域党员联合高校院所,进一步深耕智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推动应用场景落地,探索商业闭环。
为精准掌握党员教育培训实效,相城区创新开展“以事察人”日常项目化观察干部工作,组建3个日常观察组,通过列席“三重一大”会议、跟随重点调研重大活动、陪同处理问题等方式,动态记录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运用培训知识破解难题的表现,并结合观察发现的能力短板,及时优化培训计划,形成“实践观察—问题研判—靶向补训”的迭代机制,让党员教育始终与实践需求同频共振。
(林元沁 叶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