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动态

南京实施“双结对、双促进”行动——力量沉下去 效能提起来

2025年09月15日 11:3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9月的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瑞金新村小区广场上,70岁的李静奶奶看着孙子玩跳房子游戏。“以前这个广场地面开裂,跑道坑坑洼洼,现在大变样了,平整的地面、崭新的跑道,让我们老小区的档次提升不少。”

  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源于南京市“双结对、双促进”行动中多方力量的汇聚共治。紧盯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2023年以来,南京市持续开展“双结对、双促进”行动,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街道普遍开展挂钩联系、双向结对,实现机关党建、国企党建与街道社区党建互联互动、双向促进。目前,1069家市、区两级机关单位共同参与,3200余个基层党组织与2965个社区、小区党组织联建共建,通过组织化结对、项目化攻坚、常态化下沉,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交出了一份民生温度与发展速度兼具的答卷。

  组织化结对——

  从松散联建到上下贯通

  “需求有人接、服务有人送,我们工作起来干劲更足!”聊起社区治理,玄武区红山街道北苑社区党委书记吴小燕信心满满。

  北苑社区虽属玄武区,但小区中心路46家商铺的产权,仍归栖霞区迈燕公司。今年社区实施小区出新改造,方案涉及跨区协调,难题怎么破?“双结对、双促进”机制给出答案——在街道结对单位市审计局牵头下,职能部门与产权单位联合走访调研,很快拿出整治方案:街道联合栖霞区商务局,对道路、外墙、店招做系统设计;北苑社区携手区属国企百子物业组建“街管家”自治团队;玄武区城管、商务等部门进一步导入资源,既留住网红街烟火气,也让老街巷焕新颜。

  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是最活跃,也是最复杂的基层“细胞”,却常因资源匮乏困住脚步。为破解以往基层结对松散、资源不均、跨域协同难的问题,南京市搭建“市级统筹、区级匹配、网格落地”三级网络。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多部门梳理机关资源与基层需求,统筹组织118个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街道党组织挂钩,推动下属党组织与社区“一对一”或“多对一”共建;优化区级机关与街道挂包关系,将联建机制延伸至小区党支部,让资源输送不绕路、需求响应不脱节。

  项目化攻坚——

  从办“一件事”到解“一类题”

  最近一段时间,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又多了件暖心事。实验室危废处置曾是高校与管理部门的“老大难”。在“双结对、双促进”行动中,市生态环境局与栖霞区仙林街道精准结对,针对这一难题,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高校点对点帮扶。如今,南京大学引入智能收纳柜,实现危废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其带动下,仙林片区7所涉危废高校均建成无废实验室。“现在做实验安心多了。”南京大学研究生戴明感慨。

  “双结对、双促进”行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转变过去“给钱给物”“一锤子买卖”的单向输出模式,引导结对双方每年商定至少1个攻坚项目,真正把基层想干、但依靠自身力量难干的事办好,把市级单位一直想试、但尚未明确试验田的工作做好,形成共解难题、互惠互利合作机制。

  两年来,全市围绕营商环境、安全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先后实施257个攻坚项目,协调各类资金2.4亿元,办成院落消防安全整治、地铁周边电动车管理等一批实事项目。同时,推动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题”转变,由市级部门在结对街道先行试点探索,“应急消防一体化工作站”机制优化、“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延伸服务网点建设等工作经验,已在全市复制推广。

  常态化走访——

  从避免“走秀”到下沉“走透”

  “今天的任务,主要是走访独居老人、检查小区消防设施,咱们分头行动。”最近,市委统战部机关党员深入瑞金新村社区开展“一日网格员”活动,广泛走访收集居民意见建议。

  签约式结对不是终点,常态化下沉才是关键。在“双结对、双促进”行动中,南京市专门建立一套清单化管理、常态化参与、双向评议机制——市级机关部门编制年度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清单,指导街道同步建立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让下沉有方向;市级单位明确1名班子成员牵头负责结对工作,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共建活动,机关党员通过担任一日网格员、认领群众微心愿、结对困难家庭等方式,扎根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随访等形式,一对一了解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对共建单位的定向评价。

  目前,累计5200余名市级机关党员“进网入格”,走访困难群众4392户,解决诉求1800余件。

  (王洋洋)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